第126章 半部宋朝史

作品:梁山不老|作者:甘庄柳下|分类:历史|更新:2024-05-06 10:45:36|字数:9514字

西军的兵源虽然来源于全国各地,但主要以陕西、关中本地的青壮为主组成。越到后期,关陕比例越大,他们粗犷彪悍,吃苦耐劳,很多人是同县同乡,甚至同村同族,他们的社会关系密切牢固,战斗非常勇敢、顽强,不怕牺牲。

对于西军将士来说,抗击西夏就是保家卫国,因而参军打仗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加上名将辈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奖赏往往非常丰厚,故而西军常常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里奔袭,迂回穿插,机动作战,颇有汉唐雄风!

西军及其所处关陕尚武成风,很多家庭数代都在西军终身服役,全部的身家性命和财产都在西军军营,父亡子继,生生不息。很多男子活不过三十岁,如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描述的那样,西军中一堆年轻的寡妇聚集而居随处可见,相依为命,互相照顾。需要说明的是,西军来源较多,不全是汉人将士,也有很多吐蕃和羌族士兵,还有当地厢兵、乡兵、猎户等,形成了军事联防机制。但是,战斗核心依然是关陕青壮组成的西北禁军。

继范仲淹、韩琦之后,西军又诞生了一代名将狄青,西夏军队闻之丧胆。金汤城和宥州之战,狄青大败西夏军队,屠杀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顶,俘虏五千七百人,这是宋军为数不多的真正大捷。狄青因为年轻时犯罪被黥面充军,即使当上将军,狄青每次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如无人之境,西夏军望风披靡,没人敢前来阻挡,称呼狄青为“青面阎罗”。

西军并不是驻扎在一个地方的一支军队,而是分布在关陕永兴军路、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秦凤路、熙河路面向西夏和河湟青唐羌族、吐蕃的五路禁军的统称。每一路数万人不等,神宗、哲宗时总数约20万人,每一路设置一名统制,从五名统制中产生一名德高望重、战功卓着的统制作为经略,统一领导五路军队,种世衡、刘仲武、种师道等名将都做过西军经略,以种家最为显赫。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率领西军击败青唐、河湟地区的西夏、羌人和吐蕃,收复河西走廊后,新设了熙河路,西军就从五路变成六路。

但是,由于熙河路面积过小,且处于西夏战争的最前沿,双方多次交战,反复拉锯。虽然已经收复河西走廊,但北宋朝廷对其态度并不明确,导致熙河路界限并不固定,兵力不多。哲宗亲政前,还一度丢失该地区,故而时人称呼西军一般仍然以“沿边五路”冠之。

关陕子弟的豪迈本性,加上良将带领,地处抗击西夏的第一线且屡立战功,声名在外,渐渐造就了西军将士孤傲、排外但是不失随和的性格。他们看起来军容一般,军纪较差,酗酒打架、赌博偷窃经常发生,还不时对民众强买强卖、出入烟柳之地,这些并不影响西军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抗敌决心,他们是一支将生活与军旅完全融为一体的军队,用职业化三个字已经不能够形容西军生活与军旅结合的程度之深。

西军中下层将校全部由基层士兵升迁而来,士兵全部由当地农民、小手工业者组成,所有没有经历这个过程的“空降型”将领,是不会得到西军将士欢迎、拥护的,更不用说管理和领导他们了。哪怕你是皇亲国戚,或手握权柄的高官。除非,你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带领将士们取得胜利。否则,谁在西军都玩不转。这是西军能长期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之一。西军就是这样容不得沙子,更容不得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他们是一块坚硬的钢板,当然不能有杂质充斥其中,影响整体形象和战力。

至于西军的战绩,北宋一朝几乎所有的名将、良将都来自于西军。整个北宋王朝,北方的军事战略要地被辽国占领,丝毫没有用军事手段收复的可能,西南夷不时反叛,宋朝只得采取羁縻制度,统治并不稳固。只有西北方向取得了突破,战绩虽然不算太多,维持时间也不长,但这却是宋朝唯一的胜利。

宋朝建立时,西夏名义上归属宋朝,但是分离势力十分强大,形成事实上的独立割据,叛宋只是时间问题。加上吐蕃的势力依然强大,整个河西走廊和关陕地区都在他们的威胁之下。宋朝的周边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丧失了传统优良养马场燕云十六州、河套、河西走廊,使得宋朝极度缺少战马,只得用大量步兵艰难抗击辽国、西夏、吐蕃的骑兵。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说宋朝生不逢时。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北宋西军将士以军旅为家,三军用命,前仆后继,在韩琦、范仲淹、种谔、折可行、狄青、种世衡、王韶、章楶、刘仲武、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等将领指挥下,越战越勇,令敌军闻风丧胆。西军多次在河湟、青唐、熙河、凉州、庆州、绥德、麟州、平夏城等地击败西夏军队、吐蕃军队。特别是河湟之战,王韶招降吐蕃俞龙珂等部二十万人,大败吐蕃、羌人数十万军队,吐蕃从此彻底瓦解,收复河西走廊,恢复丝绸之路,开疆拓土三千多里,朝野士民为之振奋,国人信心空前高涨;章楶率数万西军在平夏城击败举国而来的40万西夏主力军队,从根本上消除了西夏的威胁,西北形势得到全面扭转。在宋军的围困和蚕食下,西夏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宋朝借此最终确立了在西北的绝对优势地位。崇宁二年(1103),北宋在河西走廊设立陇右都护府,管辖河湟、青唐地区。汉唐荣光得以恢复,中原王朝再次影响西域,只此一项,西军就足以彪炳史册,举国上下扬眉吐气,一扫百年阴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梁山不老》,方便以后阅读梁山不老第126章 半部宋朝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梁山不老第126章 半部宋朝史并对梁山不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