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终于找到了

作品:捡漏王陆飞扬|作者:彭文鸿|分类:都市|更新:2024-02-24 09:41:35|字数:7998字

这里埋着的宝贝并不多,是两个老百姓家中常见的木箱,里面装着的都是瓷器,而且应该是外销瓷,价值并不是很高。杨潞飞看重的,是这些瓷器里面放的满满当当的金银币。

这些瓷器都是同一批次烧制的日用瓷,市场价值有限,但对于外销瓷的研究方面,却有很高的实证价值。

杨潞飞三人依旧像大多数游人一般,有说有笑的往度假村的方向走去。

回到度假村不久,陈华他们也回来了,谭海东将发现可能藏宝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杨潞飞进行了分工。

杨潞飞知道一个木箱里装的是四只梅瓶,另外一个装的是六只痰盂,所以安排的是他和谭海东王晓军背背包,其余两个负责观察。

明确了各自任务,然后钟明华从度假村老板哪儿弄了一些泡沫,又卖了几打毛巾,准备妥当后,他们再次出发了。

杨潞飞他们从羊城出发时就非常充分,购买了野外生存的各自器具,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杨潞飞有了识海的辅助,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将宝贝挖了出来,简单清理干净就装包,选了一条没有游人的路线回到了度假村。

几人回到杨潞飞的房间,开始清点这一回的收获。

“杨哥,这些瓶子看起来真的很漂亮,是不是很值钱?”

谭海东最后一个将自己肩上的背包放到地板上,从里面拿出用毛巾包裹严实的痰盂,将里面的金银币倒进一个准备好的薄膜箱中,在地板上摆放成一排。

华夏是瓷器的故乡,他们不是行内人,只听说过古代的瓷器很值钱,而眼前的这些就是从地里挖出来的,能够让人藏起来,那必须值钱啊。

杨潞飞没有给他们普及瓷器知识,而是对所有金银币进行了分类。

这里面价值最高的是1787年鹰翼“EB”印记版布拉瑟达布伦金币,一共有189枚。

这种金币是由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顿的邻居伊弗雷姆·布拉瑟在1787年制造的,也是美国独立后锻造的第一款金币,有着极大的纪念意义,所以它在收藏界的名声极大,有第一金币的称号,据说目前的市场拍卖价超过三百万美元,也就是超过两千万人民币。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乾隆宝藏”银币,一共有789枚。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奉旨平定了廓藏战事后,奉旨在西藏设立“宝藏局”,第二年铸造发行乾隆宝藏银币,由此开创中国货币史上正式官铸流通银币之先河。

不过,由于制作工艺水平有限且存世量较大,在钱币收藏界并不被看好,单枚价格在万元左右。

另外,还有数量相当的鹰国马剑金银币,以及西王赏功金银币。

这里有必要说下西王赏功金银币,它的出现与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有关。张献忠占据四川时,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铸有“西王赏功”大钱,分金、银、 以奖励有军功的将士,存世量极为稀少。

主要原因还是在满清王朝统治期间,朝廷严令但凡涉及西王的任何物品(更别说是大西王张献忠赏赐有军功的部下之物)都会被满门抄斩,诛灭九族,因此,拥有者要么销毁,或者遗弃,因此才造成了西王赏功钱币如今的稀缺。

不过,后来在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考古中,又发掘出来大量的西王赏功金银铜铁币,就是后话了。

为了这次寻宝,杨潞飞提前订制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可折叠收纳箱,这次也带了一部分上岛,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场,他指挥众人将金银币、瓷器分类装好,分别放进大小适当的收纳箱里,再填充一些薄膜,就算大功告成了。

傍晚时分,赶海归来的钟明华父亲驾船过来了,杨潞飞感觉留着这里已经没有了意义,就收拾收拾带着大家回了小泥山村。

回到钟明华家,他的母亲已经做好了一桌海鲜宴,等着大家归来开席,杨潞飞客套了几句就开吃了。

这一顿晚餐,又是吃的满嘴流油,开心不已。

第二天,他们出发来到了南湾岛,从小泥山过来需要两个多小时的地方。这个岛上也有一个小渔村,现在还住着三十多户渔民,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据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钟明华的大姑父家就在这个岛上,杨潞飞决定在这里住上一晚,熟悉熟悉渔民们的生活,再说,这里离陆地也远,一天往返太辛苦不说,而且没船也离开不了。

南湾岛虽然没有东澳岛面积那么大,但是这里的海拔并不高,尤其是沙滩特别漂亮,东西两个海湾附近还是天然的海产品养殖场。

杨潞飞和钟明华的大姑父聊天知道,他们家就有十几亩养殖场,每年出产的海产品也能卖上四五十万元,加上平时打鱼的收入,一年下来的净收入也是三十万出头。

可是,他的一双儿女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城里,他们舍不得这里,打算再干上几年,如果儿女不接班的话,现在的这份活就只有放弃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捡漏王陆飞扬》,方便以后阅读捡漏王陆飞扬第35章 终于找到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捡漏王陆飞扬第35章 终于找到了并对捡漏王陆飞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