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真正的百亿神话

作品:重生港岛,家大业大|作者:此间人雄|分类:都市|更新:2024-05-06 10:08:00|字数:4812字

亨利摩根看着面前如此自信的邵维鼎,目光若有所思。

如果说,这一切都在按照这个人的计划在推进,那么这个人就太可怕了。

他了解过邵维鼎这个人。

不管是斯沃琪还是现在的屈臣氏,都足以证明眼前之人的能力有多优秀。

而且他说要做到的事情,好像还真没有做不到的。

要让港岛拥有自己的品牌就有了。

要让精工道歉,对方也下跪了。

就算是屈臣氏和非常可乐也在一步一步蚕食着亚洲的零售市场,逐步确立起它的统治地位。

一旦屈臣氏拥有了沃尔码在美国一样的资本支持,快速建立起核心仓储,很快就能达成整个区域的垄断。

这样的企业,尤其是在亚洲这个足足拥有二十亿人口的庞大地域。

屈臣氏的优势一旦确立起来,将无人再可以与它相竞争。

而现在,自己的资本支持,以及这些人的资本注入。

不正是屈臣氏发展的加速剂吗?

一百亿港币.......太少了!

至少要一百亿美元还差不多!

至于要达到这个市值,需要多长时间。

他不在意。

投资嘛,总归是讲究一个低入高抛。

.......

屈臣氏即将要在八月一号上市的日子,终归是确定了下来。

这个消息也瞬间传遍了港岛,传遍了股市。

而也就在这上市前的几天,《亚洲好声音》第四期如期播出。

来自六大赛区的选手轮番登场,选择不同的导师,正式开始了以各自导师为核心的战队比拼。

而随着比赛进程的激烈化,《亚洲好声音》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

与之同比增长的自然是非常可乐的销量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每一天在整个亚洲至少卖出一千万瓶。

如此恐怖的销量,进一步拉升着散户们对于屈臣氏上市的期待值。

7月26日。

华润、淡马锡、汇丰三家成为了屈臣氏的基石投资者,分别获得1%,2%,3%的股权。

这三家分别代表着内地市场,南洋市场和欧洲市场,负责协助屈臣氏在当地的渠道铺设,市场扩大和仓库物流的建立。

“何总,燕京那边华润和非常可乐合资的事情,进展到哪一步了?”和华润合作,邵维鼎最为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说到这个,何汉昌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上面的支持力度很大,在国资委的协调下,由我们华润接管了北冰洋饮料厂,再加上屈臣氏的三千万港币注资和非常可乐的配方和生产线,下个月就能正式投产。”

“组织上决定在燕京进行试销售,如果市场反映良好,将会通过全国的供销社和百货商店卖往全国各地主要城市。”

因为上位对非常可乐的站台,再加上老干部当中对于美国来的可乐抱着警惕甚至是敌视的态度。

所以,华润和屈臣氏的这一次合资得到了上级单位前所未有的支持。

不但直接让北冰洋饮料厂直接归属于华润管辖,还拉出了供销社的销售渠道来支援。

要知道可口可乐当初就算是有了中粮的支持,也只是在中粮下属的一家烤鸭厂进行生产。

销售渠道更是只在友谊商店和对外国人开放的宾馆销售。

和非常可乐现如今的待遇,简直是云泥之别。

邵维鼎对于内地并不陌生,甚至于北冰洋这个名字他还熟悉得很,虽然意外上面对于这一次合资的支持力度,但是他仍然想要更多。

邵维鼎向前几步,沉声道:“何总,能不能再加快一些进度,下个月初,就让非常可乐在燕京进行销售。”

何汉昌立刻会意:“你是想趁着屈臣氏上市,然后向市场上公布这个消息?”

邵维鼎毫不犹豫的点头:“进入内地市场,对于屈臣氏是重大利好。而非常可乐的成功畅销,对于内地同样是一个宣传招商引资的好机会。”

何汉昌点了点头,沉吟思考着邵维鼎的这番话,没过多久,他重重的点了点头:“行,我催一催那边,糖浆已经发过去了,灌装生产线搭建好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如果时间紧迫,我就让他们把北冰洋的生产线空出来。”

北冰洋的生产线虽然老了点,效率没有港岛发过去的新生产链高,但是足够达到邵维鼎想要的效果。

两天之后,经过了累计征询,最终发行价出炉。

7.3元。

取了一个中值。

最终,摩根士丹利拿到了8%的股份,三菱重工拿到了7%的股份。

足足超额配售了21%的股份。

再加上投向市场的股份,至少需要超额配售25%的股份。

这一天,认购的各大资本,交易所缴付认购资金。

邵维鼎手上瞬间多了15.3亿港币。

这些钱,他没有多停留在手上。

直接通过汇丰银行转换成了美元,然后打到了浑水证券的账户上。

哥伦比亚唱片关乎着屈臣氏和非常可乐进入美国市场,一点都疏忽不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港岛,家大业大》,方便以后阅读重生港岛,家大业大第249章 真正的百亿神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港岛,家大业大第249章 真正的百亿神话并对重生港岛,家大业大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