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母亲

作品:再启风华|作者:枫桦夜落|分类:历史|更新:2024-04-18 05:35:35|字数:9134字

所以对于这位生身之母,朱祁镇却是内心复杂的,不过毕竟是母亲,而且后面自己肯定不会玩一把梭哈这样无脑的事情,再加上现在二十七日孝期即将过去,也有了多余的时间了,去安慰一下母亲,让她一辈子安稳的做一个尊贵的太后吧。

抬头看了看天色,随后吩咐一声,在王振的引领之下,仪仗便朝着坤宁宫而去,朱祁镇最近一直都休息在乾清宫偏殿,所以只要过了交泰殿,就是坤宁宫,朱祁镇还未到,就已经有宫人传话给了孙太后,孙太后也派了心腹迎接,朱祁镇到来之后,孙氏马上扑了过来,一把抱住朱祁镇,语带哭腔,“我的儿”

朱祁镇被抱在怀里,内心之中不由得涌现出了一阵阵的慕儒之情,赶紧用小手拍拍孙太后的后背,“母亲,有什么事?莫急!对孩儿说说”

安慰了好大一会儿,孙氏这才松开,看着孙氏一幅梨花带雨的模样,朱祁镇不由得对自己的老爹点了一个赞,而今不过三十多岁的孙氏,浑身上下散发着少妇的光彩,又从小养在宫中,天然的带有一股贵气,一举一动可谓是深合礼仪之道;哪怕如今一幅梨花带雨的模样也没有冲花了妆容,如此美貌,怪不得自己的便宜老爹能够为了她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过终究是差了太皇太后不少,只一开口就让朱祁镇明白,为何太皇太后不待见这位从小按照儿媳妇标准调教的儿媳妇了,只见孙氏急急道“皇儿,太皇太后将我身边的太监弄走了,生死不见;今日之后我要是突然没了,记得莫要忘了为娘啊”

朱祁镇有些无语的看着自己的老娘,然后转头瞪了一眼周围有些瑟瑟的宫人,王振很是识趣,立刻挥手赶人,然后静静的走了出去,对着手下使了一个眼色,几位刚刚退出来的宫人立刻就被捂住嘴巴拖了下去。

朱祁镇看着有些惊慌的母亲,内心一阵叹息,这样的话,这种时候,也不屏退左右,就这样大喇喇的说了出来,也不想想,若是太皇太后真有那个心思,宣宗皇帝大行的时候,一句“有遗诏,着皇后随葬”就够了,要知道此时的大明皇朝可还有随葬制度的,真正废除这个制度还是历史上的明英宗驾崩的时候定下的,要不你以为这个英的中平庙号怎么来的?真以为历史会忘记留学生干的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过是给个面子罢了。

朱祁镇跟在太皇太后身边时间长了,那真是越发的佩服了,遍看大明王朝此时的掌权者,勋贵几乎都是太皇太后的子侄辈,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别管多张扬,到了太皇太后跟前,那就是老鼠见了猫,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那个毕恭毕敬的样子,让人不得不感叹,有时候的确是“老而弥坚”,至于文臣,哪一个不是仁宗皇帝一手提拔的?见了太皇太后,那真是跟见了主母的感觉,可以说好多的文臣都是仁宗皇帝听了太皇太后的建议提拔的,正经的官场恩师。

再然后就是对五军都督府的安排,太皇太后让宋瑛长官五军都督府,并且私下里将个中缘由一一讲给朱祁镇听,为何是宋瑛。

宋瑛是太宗皇帝的女婿,仁宗皇帝的妹夫,此其一;其二,宋家不是靖难功臣,而是太祖皇帝的开国功臣;虽然说太祖高皇帝为了建文帝,对开国功臣大加清洗,又加上之后的靖难之役,使得开国勋贵几乎是损失殆尽,却不意味着就没有了;宋瑛的父亲宋晟是太祖正经的淮西老兄弟,一生功绩都在西北,因功封西宁候,太宗皇帝奉天靖难的时候,为了拉拢西宁候,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宋家,以平定西北局面;不过呢宋家跟靖难功臣不是一伙的,所以就没怎么掌权;而用宋瑛就是为了制衡张辅。

非是不信张辅的忠心,而是有些事情决不能寄托于一人之心,要知道张辅作为靖难功臣第一人,五军都督府之中几乎尽是其后辈;张辅为了避嫌甚至坚决不去五军都督府任职,甚至是早在宣德皇帝时期,就以善待功臣之名,让张辅常伴左右,以为参谋。

如今张辅在内阁代表军方,宋瑛在五军都督府;两人一个有实,一个占名,不论是谁想要做什么都瞒不过对方;可谓是相互制衡以取平衡之意。

再说了,皇家对于京营,也不是毫无恩义;经过太宗,仁宗,宣宗几代经营,前汉之时刘家能够做到“右袒者刘”,如今老朱家未必做不到。

所以说太皇太后是一个真正的政治人物,关务军政大事和军权之事,太皇太后都不用近在咫尺的亲兄弟,宫中事务自然也是毫不留情的,而且这些动作都是当着朱祁镇的面做的,因为太皇太后的一些动作不过是延续当年太祖高皇帝的禁令而已,太祖有禁令,内外不得交通;但是,永乐、洪熙、宣德以来,这条宫禁松懈了许多;所以太皇太后不动声色之间,就处理掉了很多交通内外的宫人,这一点朱祁镇也是认同的,毕竟谁都不想今天干了啥,第二天所有人都知道了,要知道历史上,明穆宗朱载垕,就因为这个宫禁不严,床笫之事都被传了出去,还获得了“小蜜蜂”的雅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再启风华》,方便以后阅读再启风华第9章 母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再启风华第9章 母亲并对再启风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