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煤碳(二)

作品:再启风华|作者:枫桦夜落|分类:历史|更新:2024-04-18 05:36:05|字数:11012字

所以朱祁镇闻言直接道“大伴放心,朕不会用石炭的,但是北方本就干旱,北京城百里之内可用的树木都已砍伐殆尽,恐有违圣人之教。”

圣人之教这句话可谓是真正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了,分外好用。

孟子云:“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可是北京城如今却根本无法做到。木柴本就沉重,若是再从百里之外运送,仅仅是运输成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担的,所以百姓是不会从远处砍柴运回的,成本与付出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的。也幸好北京周围还是有山的,在西山烧炭,但也足够北京城的柴炭供应。

然后朱祁镇就吩咐曹吉祥让其细细查访一下京城用煤的情况,打发了他。接着便开始查看其他部门。不过也就是草草的看看,顺便敲打一番也就罢了。事情总要一步一步的来,既然已经决定要在煤炭上面下些工夫,那么宫内其他部门就可以先观察着,主要精力就先放在惜薪司。

曹吉祥这个人,怎么说呢,非大智大勇不能为大奸大恶。用这句话来形容有些高看他了,可不用这句话来形容,又觉得不能完美刻画,毕竟能在历史留名的太监,也是不多的,能在明朝这样的权宦辈出的朝代搞上排名的那也算是一代人杰了,虽说名声臭了大街了,可能力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数日曹吉祥这边就有消息传来。朱祁镇立刻传见,此时的小曹子脸黑了不少,这数日之内京城不少地方都被其跑遍了。总算是将京城用煤情形给摸了个大概。

朱祁镇也没让其立刻回话,而是示意先喝口茶水再说,曹吉祥立刻就露出感激涕零的目光,赶紧喝了一口茶水,随即将所查明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京师百姓多用柴,可也有用煤的,而且京师左近就有煤,从蒙元开始就有用煤记录,而且西山就有煤,不过而今却有禁令。”

“什么禁令?”朱祁镇这就有些疑惑了,立刻问道。

曹吉祥咽了咽口水道“恐掘煤之事,伤及地气,有损龙脉。”

朱祁镇回想了一下,天寿山就在北京西侧。然后接着问“此事先不提,何处有煤?可曾探明?”

“奴婢已探明,门头沟就有,蒙元之时门头沟就是产煤之处,郭守敬更是因此规划了一条专门运煤的河,就是永定河。只是而今京城新建,还无法恢复。”

朱祁镇这时才明白,其实京城百姓并不如他所以为的,不知道使用煤炭,而是柴碳混用。想要让煤炭取代木柴,若是没有政府指导,恐怕非需要很长时间,和漫长的过程。

朱祁镇再次问道“那里可有煤矿?又有多少家?他们是如何开采的?”

曹吉祥回道“大约有百余家,都是包场,令百姓进场挖煤,一人一签,奴婢计算过,差不多每人每日能出石碳五十斤。”

朱祁镇想了想,这些怕都是露天煤矿,如此一来想要兴盛怕是不难,毕竟以后京城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而柴却会越来越少,石炭就会成为主营。于是道“可曾收税?”

“不曾,大抵进城的时候会缴纳城门税,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

“我朝开矿难道不收税吗?”

曹吉祥闻言心里一动,接着道“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务,各地的金银铜铁矿都给罢了。各地太监也都召回了。”

朱祁镇听了微微点头,料想不错,开矿的确在不急之务中,想想只能无奈,太祖皇帝留下的坑还真不少,不可否认太祖高皇帝确实是除了后世那位太祖外最为民着想的皇帝了。

太祖认为粮食才是根本,其他的够用就行,比如却兵器了,那就开矿打造,打够了就封矿。就比如遵化铁矿,那是开开停停,断断续续的,为的竟然是吸取蒙元教训,不开大工,要知道蒙元就是因为开了黄河大工,使得百姓常年聚集,这才有了“黄河石人一只眼,挑起天下反”所以大明很忌讳这种聚集人力的开矿行为。可以说这样的矿场一旦配给武器,稍加训练就是一支军队。要是铁矿那就更不得了了,直接就可以自己打造武器了。所以从珍惜民力和防止聚众这两方面考虑,大明天然的讨厌开矿,对于私人开矿起态度更是不用多言了。可惜的是世事如水,堵不如疏。

朝廷的确是做到了有需求开矿无需求则封矿,可民间却开始了无序发展。而这个坑如今就摆在了朱祁镇面前,想想挺无奈的,整个大明王朝将近三百年,后世君王和名臣其实都是在为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填坑,能填上还好,填不上了那就一起化作劫灰,然后被取而代之。想想崇祯,这哥们真不容易啊。

所以为了后世子孙计,这些坑只能是如今的朱祁镇来抗,来填了。

朱祁镇皱眉想了想道“门头沟的煤,普通百姓用的起吗?”虽说疑问,却语气肯定。

曹吉祥道“奴婢以为,大抵是用不起的。”

朱祁镇微微思索,到也对,百姓赚钱如溪水汇江流,怎能不量入为出?用钱买煤和就近砍柴两相比较一番,自然是砍柴更划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再启风华》,方便以后阅读再启风华第29章 煤碳(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再启风华第29章 煤碳(二)并对再启风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