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舌战群弟子(一)

作品:农家女的科举日常|作者:胖达爱生活|分类:古言|更新:2024-04-22 12:51:45|字数:4226字

只见武台下一位十三四岁左右的小胖子,率先站起来:

“在下云土镇镇学XXX......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何解?”

诸葛云疏想着,果然是有备而来,此句虽然出自《大学》第十章内容,但还是有其难度的。

王怡道:“此句出自《大学.第十章》,意旨自身拥有这些德行、善行,才可带动他人来行善;自身没有恶行,才可劝诫他人不要作恶......所以以身作则,才是立身处世之本。不然就像其下句,‘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就如自己本身都未做到,就去劝诫他人,引导他人,这是不可能的。”

“如,家中爹娘作恶,他们却要求自家孩子行善,那未之有也......”

胖子讪讪坐下,很快他身旁的一位学子接着道:“在下云土镇镇学XXX,我想与张兄比试背书,以速度定输赢,为了公平,由张兄挑选四书以内的书籍。”

这可是他最拿手的绝招,因为记忆力比之其他人要强上很多,背书对他来说简就是直小菜一碟。

张皓站起来,一脸懵逼:“怎么背什么都行?”

那人不耐烦道:“都说了,由你决定。”

“好吧,既然由我来选,怎么背都行,那我也不能欺负了你。”张皓眯起他那本就小的眼睛,一脸坏笑:

“就背最简单的《三字经》吧!”

那人一听,像看傻子一样地看着张皓,“行。”

话音刚落,就直接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张皓连忙打断,“这位仁兄,停一下。”

“我想着正着背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从最后开始往前背吧!”

???

“仁兄不会是不敢应战吧!”张皓贱兮兮道。

“怎么会。”

就这样,两人立即从后往前背,那个挑战的学子,开始还好些,后面却越发磕磕绊绊起来。

反观张皓,倒背如流。

结果显而易见,那人输了,羞愧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皓得意一笑,心想:“还好,之前与云疏师妹和王师妹较劲,花了好几个晚上,才把这篇倒背出来。”

他知道自己这次赢的很是侥幸,试问哪个正常读书人会去花闲工夫倒背书籍。

也就云疏师妹有这个好‘雅兴’了。

“......”

自这两人之后,有不少弟子以讨教的名义站起来提问他们,这些问题大都是王怡和张皓在回答。

毕竟在他们看来,前面的问题都较简单,真正难得还在后头。

“在下云土镇镇学萧安,诸位听好了,火热乎?”

这个问题一出,在场的多数人都被逗笑了,大家纷纷说萧安怕不是个傻子吧!

火可燃尽万物,其怎可不热?

王怡和张皓两人,原本也像其他人一样,觉得此题非常简单,火怎可不热。

但是又看了看出题的人萧安,这可是云土镇镇学数一数二的优秀弟子,此题绝对不简单。

而火热乎?无非就两种结果,一是热,二是不热。

第一种直接排除,那么答案就是不热。

但是为什么不热呢,总得给出个理由吧!

正当两人纠结之际,诸葛云疏开了口:“我认为,火不热。”

“火为名,热为实。‘火这个名字是不热的,如若‘火’这个名字是热的,那我及萧兄刚从嘴中吐出‘火’字时,嘴巴早已被灼伤了去。”

“目不见,何为?”萧安继续道。

“......眼睛瞎时、闭上时或在黑夜里是看不见东西的,可见眼睛是看不见的。”诸葛云疏道。

“......”

她是真没想到,萧安竟然会出这种诡辩命题,而且还是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命题,但是谁让她博览群书呢,这种类型的诡辩题不能说熟记于心,但也是可以轻松应答的。

不得不说,萧安不愧是云土镇镇学的佼佼者,‘讨教’的问题还真是别出心裁。

诸葛云疏的话音一落,全场立即鸦雀无声,沉默过后,随之有些弟子恍然大悟,拍了下自己脑袋:

“原来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我怎么就没想到。”

诸葛云疏露出迷之微笑,脑筋急转弯了解下。

“诸葛师妹果然名不虚传,在下心服口服。”萧安行了一个同窗礼,眼睛很亮,像是发现了志同道合的同类。

要知道,为了研究这些题型,他花费了好几日的功夫才得出让人不可反驳的结果。

而诸葛云疏,则想也没想,直接给出了答案。

可想而知,她绝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

随着萧安问题结束,钱文星立即站了出来:

“在下云木镇镇学钱文星......我同秦霜玉师妹和吴墨池师弟研究出一种新的出题法,也就是争对四书五经中的某句话,从其上文与下文分别提取文字组成一句不成文的句子,你们说出其句子的出处和完整句子即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农家女的科举日常》,方便以后阅读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第115章 舌战群弟子(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第115章 舌战群弟子(一)并对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