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更像个姑娘家了

作品:农家女的科举日常|作者:胖达爱生活|分类:古言|更新:2024-04-22 12:51:54|字数:4410字

诸葛云疏刚到家中,就见她爹诸葛来富,正在给吴婶一家交代事情。

因为京城那位二爷爷带着一家老小回村祭祖是个比过年还要重要的大事,诸葛村的族长和村长格外重视。

连带着他们这些小辈也在自家老爹老娘的要求下,全部回村帮忙。

但是又因临近年关,正是他们家这种千里姻缘铺子最繁忙的时候。

平时忙着学业的哥儿姐儿,趁着官学放年假,被家中长辈逮着机会让他们相看一二。

没有办法,诸葛云疏她爹娘只能把镇上的铺子生意,先交代给吴婶一家看管。

这时,林四娘原本也在跟吴大和吴二媳妇说着什么,没想到就么一转头,刚好看见了诸葛云疏。

“你这孩子,不都说夫子允许告假后让人来告诉我们一声去镇学帮着拖行李吗,你看看你,背着这么多东西,也不怕被压着长不高了。”

林四娘一边说着责怪的话,一边同吴大和吴二两个媳妇一起才把诸葛云疏身上那巨大的包裹及书箱拿了下来。

诸葛云疏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道:“女儿这不是知道爹娘最近忙,就想着不给你们添麻烦了吗。”

她又不是真正的古代八岁孩童,自己能做的事,还是不习惯麻烦父母。

诸葛来富听到声音,也连忙走了过来,关心道:“大花,夫子允了你几日假?”

要知道,自从来了镇上开了眼界,他还是知道学子告假很难的。

毕竟,来他们铺子里的客人,一般都是催了家中小辈好多次,他们这才能被夫子放回家相看亲事。

“夫子说,年前都不必去镇学了。”诸葛云疏如实回答。

“大花,这不会耽误你的学业吗?”诸葛来富有些不赞同道。

“爹,你就放心吧,女儿早已把该学的都学完了,童生试之前,还是要靠自己多琢磨......如若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来镇学请教夫子......”

林四娘过来拉着诸葛云疏,还不忘白了一眼诸葛来富,“就你事多,大花这么聪明,难道还不知道这些?”

“孩子刚到家,你这个当爹的不想着问她是不是饿了渴了的,一直说着有的没的......”

林四娘不满的絮絮叨叨。

诸葛来富和诸葛云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无奈。

没办法,诸葛云疏只能在她娘那颗权权爱女之心下,把她准备的吃食一扫而空,这才安了她娘的心。

但是不得不说,吴婶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诸葛云疏好想这次回村,把吴婶也带着。

诸葛来富一听,直接摇头,“不行,虽然爹也舍不得吴婶的手艺,但是镇上的生意离不开她。”

吴婶一家,虽说各自有各自的本事,但是要说能管事的,还真就只有吴婶一人。

诸葛云疏无所谓的点点头,她也只是因为嘴馋,口头上说说而已。

等她吃完饭后,就被她娘林氏拉着去街上采买东西。

最主要的是给一家老小添置新衣服,毕竟京城那位二爷爷可是四品大官,再怎么说,自家也不能穿的太寒碜了些。

等所有东西都采买好后,诸葛云疏一家三口这才坐上马车往诸葛村赶去。

哦也不对,加上吴婶的孙子和孙女,一共五人。

诸葛来富也是后来才决定带上这两人的,他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打算让轩哥儿和芸姐儿教家中的侄子侄女继续读书识字。

虽说春夏秋冬四个侄女在镇上跟着他们学了一段时日,但是因为基础薄弱,还是只能以认字为主。

要是按照他以前的想法,农家孩子能识字就不错了。

但是在镇上呆久了,这才发现读书的重要性,就算不去科举,也要能听得懂那些文人说的话。

什么知乎者也的,光听得懂还不行,最好也能回应几句。

这样才能让自家的千里姻缘铺子显得与众不同些。

他现在可是有个愿望,希望他们老诸葛家的人都能摆脱文盲,就算他老爹老娘也不能放过。

当然了,诸葛来富还有个私心。

在他看来,大花明年就要下场考试了,可不能因为教家人识字而耽误她自己的读书时间。

更何况,这不是大材小用了吗?

以他们一家人的水准来看,芸姐儿来教绰绰有余。

之所以带上轩哥儿,这不是怕把芸姐儿一人累坏了嘛!

诸葛云疏听她爹这么一解释,佩服道:“爹,还是你想的周到,以轩哥儿和芸姐儿的能力,跟着吴婶他们干铺子里的杂务太屈才了些。”

她是真心这样认为的,虽然她与这两人相处时日不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了解内,诸葛云疏发现芸姐儿和轩哥儿的读书天赋并不差。

她在家的那几日,经常看到两人白日干完活计后,晚上空余时间偷偷躲起来读书。

像这样有天赋还努力的人,怎能让人不想着帮一把。

其实她心里还有另一个打算,只是还没有到时候说出来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农家女的科举日常》,方便以后阅读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第122章 更像个姑娘家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第122章 更像个姑娘家了并对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