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县试最后一场终场酒

作品:农家女的科举日常|作者:胖达爱生活|分类:古言|更新:2024-05-16 21:15:41|字数:5848字

第二日,诸葛云疏和诸葛云初两人再次走进了考棚。

这是县试第三场考试,也叫二覆。

经过上一场的初覆,县试考场的考生越来越少,诸葛云疏放眼望去,考场几乎少了一小半的考生。

这都要得益于上一场的五经题和试帖诗,就这两道题,难倒了接近一半的考生。

有了前两场的经验,对于接下来的二覆、三覆、四覆,诸葛云疏更加的得心应手。

二覆的试题除了四书一题、赋一题和诗一题外,还附带了帖经和墨义。

这一场的难度可以和头场试题相媲美。

但是,由于题量过大,这一场考试,诸葛云疏比前两场晚了一个时辰才交卷。

这一次,诸葛云疏的成绩还是第一名。

至于第二的位置,已经从诸葛云初变成了王怡。

诸葛云疏发现,她的这位云初堂姐好像只有面对难题时才能保住第二的宝座。

这不,县试第四场考试,三覆,其中的考题又是难出了新高度。

在这一场中,第一道考题还是四书题,第二道考题则变成了诗一题。

这两题的难度倒是和第三场难度相当。

可是等到最后一道考题发放时,整个考棚的考生都目瞪口呆起来。

只因第三题考题为论一题,题目为【李与程治军繁简论】。

李,为李广,此人大多数考生估计都知道,这位可是在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横空出世前,西汉抵抗匈奴名声最大的将领。

可是这程,是哪位大将?

考生们一阵头疼。

也不怪他们头疼,只因不成文的规定,县试考题范围基本在四书五经之内。

像这种《资治通鉴》里的内容,大多在府试、院试时才可能涉及到。

但是,你也不能说吴县令出这道题就超纲了。

毕竟,县试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出四书五经之外的考题,更何况,这两位可是汉景帝时期最有名的将军。

但是,因为两人的治军方式及性格原因,民间百姓大多只识李广而不闻程不识。

就算在茶楼听书,程不识将军的事迹也都是作为李广将军的对照组。

而此时,张皓一拿到这道考题,先是一愣,后又满脸喜色。

不为别的,只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去茶楼听书。

就这么凑巧下,距离他最近一次的听书内容就是——李广将军传,而为了衬托李广得底层军士的心,说书先生时不时就把治军严谨没有人情味的程不识拎出来对比一番。

不得不说,科举考试对于某些考生来说,还是有一点玄学在身上的。

而诸葛云初这边,看到这道题时,可不像其他考生那样愁眉苦脸的。

此时的她,嘴角微微上扬。

题难好啊!

这样才能拉开与其他考生之间的差距。

与诸葛云初同样想法的人还有诸葛云疏。

只见她分别在草稿纸上写下‘李广’、‘程不识’两位将军的名字。

李与程出自《资治通鉴》汉朝史料编年中汉武帝元光元年(丁未,公元前134年)中的一篇。

原句为:‘广与程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

大概的意思为李广和程不识都以边境郡守的身份指挥军队,当时很有名气。

而本次考题‘李与程治军繁简论’,就是让考生分别对两人的治军之道进行论述。

诸葛云疏再次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

【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这两句是紧接着‘广与程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的下面两句。

大概意思为【李广治军没有固定的编制和阵势,常常选择水草茂盛的地方驻扎下来,军中军士更是随意,夜间也不派设巡更士兵敲打着刁斗巡逻,就连军中指挥部的文书也都是简单便宜;但是就算这样......军营也未曾遭到袭击。

程不识则整肃军事编制,讲究队列和布阵安营,夜间常敲刁斗巡逻,就连军中官员处理军队文书也会一直忙到天亮,军队的所有士兵都不得随意休息......然而就算这样也没有遇到过危险。】

这两句也正好是李广与程不识的治军之道,一个自由随和宽容,一个传统纪律严谨。

正好代表了两种治军管理的典型,各有所长的同时也各有所短。

诸葛云疏又根据《史记·七十列传·李将军列传》中关于李广与程不识的相关评述,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二者何不兼容......

等在草稿纸上写好之后,她又仔细润色一二。

最后,检查无误后,诸葛云疏这才把草稿纸上的内容誊抄到答题卷上。

第三道考题总用时两个半时辰。

诸葛云疏也是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才交的卷。

这一次,诸葛云疏并没有被提前放出考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农家女的科举日常》,方便以后阅读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第154章 县试最后一场终场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第154章 县试最后一场终场酒并对农家女的科举日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