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战后处理

作品:汉末之天下归汉|作者:孤狼加无名鼠辈|分类:历史|更新:2024-04-24 04:44:00|字数:8022字

“如果不是他们毁约,你们现在也不会独自承受大汉的怒火,不是吗?”

“所以,你们要想想,如今这个境况,到底是谁造成的,是谁临阵脱逃,将你们抛弃的。”

一说到这里,下面的人都开始交头接耳了起来。

的确,当初三国与乌桓是说好一起出兵的,结果他们没有出兵,这才导致乌桓一个人承受了大汉的怒火。

也是因为他们接收了张纯,这才导致了他们整个部落被拉入了泥潭之中。

大汉在这件事情只是反击而已!

只是这个反击的代价让他们有些意外,直接灭了他们的部落。

原本他们的部落也不大,只是之前大汉一直怀柔,不愿意打,真打起来了,连两个月都没撑住就结束了战斗。

也是徐福和公孙瓒出的计谋太过惊险,又有刘文在后面替他们查缺补漏,这才让事情能够圆满的处理。

现在的局势还能给他们选择,已经是大汉仁慈了。

而且,他们会选择去扶余、高句丽、沃沮三国吗?

已经被背叛了一次,他们还会相信吗?

大汉的实力依旧很强,如果他们不选择投靠大汉,依旧去了另外三个国家,那他们会不会再一次被征服?

这些问题都是他们需要考量的。

有苏双这个翻译在,荀彧一一的为他们做出保证和承诺,也是刘文给他们开出的价码。

很快,商议的结果就有了。

只有汗鲁王一脉三千余人出走扶余,而难楼、丘力居、峭王苏仆延一脉一共十二万人都选择内迁并州。

但条件就是,他们要自己一个城,而这本来也就是刘文开出的条件,城池也很快就订好了,中山郡的阳城。

阳城本来人口也不多,到时候再迁移也不是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这边的土地该怎么解决了!

这边不像中原,有城池保护,这里没有什么高大的城池庇护,该怎么争取时间让这里能够成为大汉的领土,又是一个问题了。

得到回复的荀彧,开始紧锣密鼓的统计人数,好上报给刘文,让刘文能够有时间去整理。

而刘文早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接纳这些人的事情了。

荀攸红着眼睛把计划表交给了刘文,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一句话。

这个刘文真的事情太多了!

一次性要接纳十二万人,光是安置就是一大笔钱,而且还有地方,还有安排他们忙生计的事情。

而他们缴获的战利品还得先分一部分给前线的将士,然后才是送回朝廷,还不知道能回多少血呢。

要是按照以往的惯例,哪里有这样的先河?还让他们自己选择地方自己去管理?

都是纳为奴仆,还给他们身份?

也就刘文这样的人能想得出来了。

随后,大军护送着十二万人,陆陆续续往并州去了,前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算是赶到目的地。

阳城这一个月的时间,也大多都搬离了。

这个城的人口只有九千人,随便找几个城池就能容纳下来了。

十二万乌桓的妇女儿童一路上不想走的,又留在了各个城池里面,最终到达阳城的人只有八万多人,这里就算是他们的新家了。

荀彧带着人一路护着这一行人,一直到了阳城。

看着新家,这些乌桓人并没有过多的言语,而是有序的入住到各个宅院里面,开始接受中原的习惯,住进了固定的居所。

荀彧远远看着,同化一个部落,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而刘文需要他们稳定的在这里劳动,养活自己,为刘文的计划贡献一些力量。

荀彧也需要在这里等着下一个接手的人来,他还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忙活呢。

另外就是把棉花的田庄规划到这里,让这些人从事棉花的种植,让他们能够以此为生。

为了防止他们叛变,男性青年都被另外运送到了河水两岸,成为朝廷的雇工,为加固河水两岸贡献力量。

而刘文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开始派人测绘人工河道的位置,开凿出一条人工运河。

与隋炀帝不同,这次的规划,百姓之中是一片支持,尤其是河水下游的百姓,甚至有人愿意举家搬迁,就为了参与治理河水。

刘文看着荀彧写回来的书信,微微眯着眼。

总算是有一些好事情了!

这些人安定在这里,不仅能为常山贡献力量,更能让乌桓故地稳定下来。

至于那些外逃的乌桓人,那就不是刘文要考虑的事情了。

不愿意归属的,那就是敌人!

刘文可不会对自己的百姓以外的人心软,只有属于自己的,才是自己人。

现在就是该如何确立这个州的名字以及官员了,第一次委派的人,要有实力,家底,而且名望得有。

这么算来算去,只有几个大士族和大世家里面挑选了。

而第一印象就是袁氏了。

袁隗如今身居高位,选择袁氏的人也是合理的选择。

袁术和袁绍虽然在历史上有点蠢,但不代表他们能力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末之天下归汉》,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之天下归汉第260章 战后处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末之天下归汉第260章 战后处理并对汉末之天下归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