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天王之尊号

作品:冉魏霸业|作者:迷惘的小羊羔|分类:历史|更新:2019-11-14 17:54:53|字数:6624字

“可是……”

“王平!坐下!”看见王平如此莽撞,董匡连忙呵斥了一声,王平这才收敛了一下,自己坐下了。

石闵又将目光放到了崔皓和秦牧的身上,垂询道:“元亮、秦牧,你们是什么想法?”

“主公,属下认为,不妨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说得好,却是没卵用的。

崔皓本身就是萧何、荀彧一般管后勤,能精打细算,统筹全局的人,出谋划策,不是他所擅长的。所以石闵的目光便落到了秦牧的身上,适才秦牧的发问,显然说明了后者已经是成竹在胸的。

秦牧回答道:“主公,不知道你认为石虎此番派出石斌、石遵二人先后到各地的山川祈求福祉,与各郡国先后送上苍麟、白鹿有何关联?”

石闵闻言,想了想道:“祥瑞?”

“然也。”

“搞出这种祥瑞,石虎是想更进一步了吧。”

“应该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在尊号上,皇帝比王尊贵。如羯赵国,其开国之君石勒称帝,继位的傀儡石弘称帝,但石虎篡位之后,却是自降一级,改称“大赵天王”,这是为何?

十六国时期,在皇帝尊号上有一较奇特的历史现象,即十六国政权中的君主(大多数为胡人,也有汉人君主)多以“天王”作为其头衔。

为什么“天王”这一称号在这—时期被使用,此称号代表着怎样一种帝王传统呢?

先说石勒,石勒在石虎以及麾下将吏的请求下,自称赵王。石勒灭刘曜后,石虎等人奉皇帝玺绶请上皇帝称号。石勒在其固请之下称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九月,又在群臣“以名位不正,宜即尊号”的奏请下正式即帝位。改年号为建平。

石勒死后,石虎废勒子弘掌握政权。群臣劝其称尊号,他对曰:“朕闻道合乾坤者称皇,德协人神者称帝,皇帝之号非所敢闯,且可称居摄赵天王,以副天人之望。

石虎自称不敢僭越皇帝之尊号,一开始自称居摄赵天王,在篡位后,他又自称大赵天王。

而在原来的历史上,直到349年,石虎才去天王之号,改称皇帝。

后来的前秦开国之君苻健一开始一方面奉表东晋,另—方面又接受石祗(石虎之幼子)之封爵。接着他公开背叛东晋王朝,自称天王、大单于,年号皇始。

第二年正月。在苻雄等人“宜依汉晋,兼皇王之美,不可过自谦冲,同赵之初号“的奏请下,称皇帝。357年,苻坚继承皇帝位,自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

此后的后秦、后凉、后燕、北燕、夏都曾经有过“天王”的尊号,多为自去皇帝之尊号,改称天王的。

五胡十六国政权中共有13位君主称过“天王”称号。

这一时期的天王称号大多与佛教有关。佛教在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北方急速的发展十六国中最早提倡佛教的是后赵的石勒、石虎。为了寻求政治统治的理论依据,后赵选择了对佛教的支持。

思想上的贫乏与软弱始终困扰着石勒等胡族统治者,他们不可能创立—个新的思想体系来抗衡儒家学说。于是他们努力寻求新的精神支柱,终于发现了佛教,将它改造成可资利用的思想工具。

石勒是十六围时期第—位重视佛教的帝王,他将佛教与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他所称的天王也就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而后赵政权中佛教的流传又与中亚龟兹的佛图澄有极大关系。

前秦是继后赵之后北方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统治者符坚笃信佛教。当时佛教传播的代表人物是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前秦的苻坚、后凉的吕光称天王都与佛教有关系。

西晋末年,北方胡族纷纷南下,在中原地区建立了许多政权。而其中前秦政权还曾统—北方。

广大汉族人民受以汉人政权为正统的观念之影响,对胡人政权进行了强烈抵制。

为了消除民族隔阂,淡化晋民正统王朝的政治观念,十六国统治者在政治、文化上极力同汉民协调起来,树立起正统王朝的旗帜,努力使自己的统治呈现出正统色彩。

这种做法在国号、年号的使用上都有体现,在皇帝尊号的使用上也能体现出统治者的这种目的。

十六国时期,帝王称号出现的这种颇多君主不称帝而称“天王”的特殊现象,采用此称号的目的是借“佛是戎神”来神化自己的统治,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权披上合法的外衣,涂上正统的色彩,从而吸附更多的胡汉民众。

喜欢冉魏霸业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冉魏霸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冉魏霸业》,方便以后阅读冉魏霸业第160章 天王之尊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冉魏霸业第160章 天王之尊号并对冉魏霸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