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升八

作品:五代窃国|作者:一字营|分类:历史|更新:2024-05-07 10:43:02|字数:4588字

九月,是芙蓉花开的日子。已成王都的成都府此刻全城一片锦绣,花香满溢,百姓脸上虽然看不到所谓什么太平盛世的幸福,却也比之从前多了几分安逸,多了几分笑容,毕竟成都府此刻无赋无役。而轴街大道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有公卿大臣,也有贩夫走卒好不热闹。恍然间,人们可以依稀回忆起那已渐渐消失的大唐繁华,仿佛,他就在明日可以重现。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便是此刻住在古朴皇宫之中的蜀王,孟知祥。但此刻,蜀王斜依着软榻的扶手轻轻揉捏着自己的肩膀,苍老的脸庞上有的是深思和疲倦。

“陛下,保重龙体要紧!”榻下席地而坐的,不是别人,而是一月前跑到天水关纳见张左耀的毋昭裔。

“呵呵,爱卿过滤了,朕没事,一点旧疾而已!”孟知祥看毋昭裔满脸的担心,安慰了一下,随后他拿起了手里的奏表说到:“兴州之争,此刻正是紧急,爱卿有什么看法没有?”

毋昭裔一听问话,有些尴尬,他此来,是禀报行文馆的组建工作,却没想皇帝会问起兴州之事,半响他刚想开口,孟知祥却笑笑的打断了他。

“好了,好了,你啊,就是这毛病,肯定又想说什么你是文臣,不通武事云云,是吧!真不知道那时候明宗派李严入蜀分权时,你是哪里来的勇气力劝我拒之!”孟知祥明显是玩笑话,不过也听得出他对毋昭裔的器重和宠信。更表现出一种可贵的君臣相知之情。比在朝堂多了一分亲切,少了一份冷漠与威严的皇帝,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糟糕。

“陛下雄才大略,最后不也是没听臣下的,而是放他进来,而后杀之,这才成就大事!”毋昭裔倒也实际,不遮不掩的感慨往事。

“赵家小子干得是不错,不过,相形之下,实未有爱卿提拔的这个张左耀有眼光啊!”孟知祥不知为何,说起了张左耀,尽然还是和张忠杰对比。

而说起这个,毋昭裔则是满脸笑意,多少有些得意,当然,他怎敢在皇帝面前居功:“自然是陛下慧眼,不然,当初怎会仅仅一面之缘便亲封其校尉之衔,若无此举,而后他又如何可能领一军入成州不是。”

“这么说,还是我的功劳?”孟知祥哈哈大笑起来。

“自然是陛下之功!”见皇帝高兴,毋昭裔也笑了。

高兴之后,孟知祥这才想起来问:“对了,你不是奏禀行文馆之事吗?怎么,有难处?”

毋昭裔这时先端坐起来,这才回话:“回陛下,一切进展顺利,唯独只缺一个人!”

“哦?什么人朕的毋中丞都请不动?”孟知祥有些疑惑。

毋昭裔苦了脸:“陛下,不是请不动,而是请不到,便是远在秦州的张校尉!”

孟知祥脸上的疑惑更深了:“他?你不是说,活字之方他已经告之,匠房也言之可行吗?”

“陛下,非是造活字,而是立书文馆之策也是张校尉之意,此刻,书文馆缺一位主事,朝堂之上,以文治之臣,博学之才自然很多,然,书文馆之设立意皆在书行商市,所以臣下思虑之下,发现可任之人……!”

毋昭裔不说没有,自然便是没有合适的。当然,诺大的朝廷,找不到会行商的?决无可能,所谓不合适,指能力,身份等等综合因素。

“嗯!!!”孟知祥沉吟一阵,摇摇头:“爱卿的提议不可,现在兴、凤、秦、成四州互相牵动,若将他调回,现找一个对成州事物了解又合适掌军之人不好找,且哪个小家伙在战场或许比在朝堂更合适。我看这样吧,不如爱卿找个人去秦州……”

毋昭裔如何具体介绍和评价张左耀的,这个除了他和皇帝,别人并不知晓,但肯定的是,绝对是赞不绝口,而皇帝接受多少,连毋昭裔都不知道,但依旧可以肯定一点,印象应该还不错。但不管怎么说,如果张左耀还只是掌管着招抚军那几千人,如果张左耀还仅仅是守在天水关,仍然是抬不上帝王的桌面来谈。但此刻,他早已不仅仅是如此了?

话从头说,近月前,毋昭裔从天水回来以后,自然先禀报了昭武军与义宁军冲突一事。出乎预料,关于此事蜀王做决定非常之快,甚至有种感觉,毋昭裔去调查似乎只是走个过场。真正的结果,皇帝早有决断,那就是各打五十大板。其中,张忠杰被撤去山南道知事一职,留任义宁军听令贺同梨老将军。而另一个主事,李平双,则是撤去昭武军副使一职,改任利州防御副使。然后算是不了了之。

而对于成州之事,毫无疑问,原成州招抚使李敏东被下狱,不过判得却很蹊跷,充军,充昭武军,节使永不录用。也就是说,他会在昭武军做一辈子小兵。当然,这些事情猫腻大着呢,也不是谁都管得了的。

而后,让所有朝臣郁闷的是,一个小小九品校尉的名字尽然跃上了朝堂,他就是张左耀。孟知祥亲昭以平成州事务,任原成都府尹遥领成州刺史,升任青石招抚军统军张左耀为宣节校尉,职成州防御副使,总领成州军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五代窃国》,方便以后阅读五代窃国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升八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五代窃国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升八并对五代窃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