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回校

作品:重回小学六年级搞内卷|作者:日书|分类:现言|更新:2024-05-08 03:21:18|字数:4434字

“宁宁东西都收拾好了吗?”叶母在楼下朝楼上喊了一声。

“来啦……”

叶时宁匆匆背上书包,她刚刚看到一道题突然有了思路,就坐在书桌前写了一会儿。

昨天下午学校刚放假,今早她就要跟叶父叶母一起回林山村,叶时安则是昨天下午直接坐上江泽乡方向的大巴车回去。

每年国庆前后江泽乡家家户户种田的农户都在收割水稻,他们这次回去主要任务就是收割成熟的几亩稻田。

大巴车晃晃悠悠两个多小时,在林山村一个山脚下熄火,这是一个小山坡,山坡上一棵迎客松矗立在山顶正中间。

周围都是半人高的杂草,显得眼前的迎客松遗世独立。

待大巴车停稳后,三人下车,司机大叔重新启动引擎,扬长而去。

“宁宁——”

是叶时安的声音,叶时宁回头看到她哥正朝着他们这边跑来。

开学这一个月以来,叶时安周末都是回林山村,叶父偶尔几天不需要学车也会回去,爷爷奶奶在家大家都不放心,有机会就会经常回来看看。

这段时间叶父也规划出了未来在林山村发展的产业——高山茶园。

正好乡政府有出台扶持乡村特色产业的策划书,林山村的高山茶叶正在其中,听说是一个年轻公务员写的策划方案,方案里还有适合其它村庄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

这份策划书得到上级的认可,目前正在试点阶段。

叶父打算抓住这个机会,刚起步政府提供了经济上的优惠政策,比如创业贷款的利息下降了很多,第一年可以申请创业补贴等。

“哥哥。”叶时宁朝叶时安挥了挥手,又伸手扶了扶头上的帽子。

从下车开始,风就一直在吹,山坡上的那棵迎客松迎风微微晃动。

叶时安到近前接过一些行李,叶时宁站在身边,一家四口往家走去。

傍晚时分,叶时宁再次喝到奶奶熬得鸡汤,鸡汤拌饭特别好吃,她整整吃了两碗饭。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过中秋,家里的锥栗已经全部被爷爷奶奶捡回家,奶奶炒了糖炒栗子,香甜绵软的板栗胜过了桌上的月饼主角,成为今晚的第一美味。

每年还没到中秋的时候偶尔会想吃月饼,真正到了中秋反而不是特别想吃月饼。

叶时宁拿了一小块切成三角形的月饼放在嘴边慢慢品尝,走出屋外,夜空中月明星稀,一轮圆月高挂在天上,清辉倾泻而下,秋日的夜晚静谧无声。

中秋佳节团团圆圆,又给今晚的夜色增添几分亲和。

传说月中有桂树,中秋习俗有中秋赏桂。庆县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前几天金黄色的花朵已经开满枝头,浓郁的香气充满整个院子,有时候窗户开着,秋风吹过,将桂花香带进房间。

叶时宁赏了几分钟月亮,重新回到屋内和家人一起打牌。

翌日清晨,叶父穿上水袜,手里拿着镰刀,准备去田里割稻谷。

叶时宁她们则是晚一些过去将稻谷搬到平地上,在搭好的打谷场上打稻谷。

打谷机需要一只脚踩在横木上启动,一脚撑着身体,另一只脚放在横木上有规律的踩压,手上抓着一小把的稻穗放在启动的机器上,很快就能打下稻子。

这项工作一般都是叶母和叶时安在做,叶时宁则是去帮忙将叶父割下来的稻穗搬到打谷机的边上,方便他们打稻子。

他们家就是这样,时间允许一家人都会参加家庭劳动,不会让父母自己在地里劳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叶时宁都会去帮忙。

人多力量大,早干完早收工。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适合再来田里帮忙收稻子。奶奶会在家烧饭等他们回去吃,爷爷则是去家对面那块地挖地瓜。

菜地里的地瓜恰好也是这段时间丰收。

一个上午下来,四个人都是满头大汗,秋天暴露在太阳底下干活依旧炎热。

就这样忙活了五天,终于将今年的水稻全部收回家。

剩下两天叶时安带叶时宁到河里捞了一些小鱼,叶母将这些小鱼炸成金黄酥脆的小鱼干,去学校时给叶时安带去一些,爷爷奶奶不爱吃这些,剩下的就带去庆县,也能加道菜。

稻子收回家后,稻田中的稻花鱼到了最肥美的时候,叶父抓了一些放在家里给爷爷奶奶吃,又抓了一些带去庆县。

之前姑父一家来家里做客,姑父带了一些礼物过来,这次刚好可以带几条自家养的稻花鱼送到姑父家。

她记得表姐最喜欢吃鱼,秋收的稻花鱼肉质鲜美,姑父一家应该会喜欢。

他们家虽然不喜欢姑姑的性格,但是有的亲缘关系还是需要维系的。撇开姑姑,姑父和表姐的为人还是特别好的。

前面几天她都是晚上挑灯夜读写作业,早起照常运动背书,后面两天几乎就待在房间里学习。

十月六号回学校,这次叶时安和她们坐同一辆大巴车,到荷镇叶时安下车回学校,叶时宁和叶父叶母回庆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回小学六年级搞内卷》,方便以后阅读重回小学六年级搞内卷第70章 回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回小学六年级搞内卷第70章 回校并对重回小学六年级搞内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