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
陆非猛地转过脸看向发出声音的雷阿伦,雷阿伦不知为何这时站到了麦克米兰的身旁。
“教练,我觉得或许可以让陆非多攻一攻。”雷阿伦说道。
麦克米兰和陆非同时怔了怔。
陆非怔住是因为虽然从马刺那场比赛之后,他已经获得了出手权,但是一来由于球队之前战绩不错,其他球员出手也能赢球,二来球队的老大依然是雷阿伦,陆非也并没有做出喧宾夺主的行为,他只是默默的组织好球队的进攻,更多的在防守端为球队提供帮助,一切以赢球为最终目的。
所以大家都习惯了陆非此时在球队的打法,甚至连陆非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种打法,当最近几次输球大家都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所有人第一想到的是从数据上去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球队内线攻防两端的孱弱被对手针对之后输球的概率会大幅上升。
没人会去想问题是否是出在了外线?
麦克米兰眉头微皱,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雷阿伦点点头,说道:“其实我也是最近看了华盛顿大学的比赛才想到这个问题,最近华盛顿大学NCAA的赛程也遭遇了连败,他们同样有着一名出色的组织后卫,就是那个叫克里斯-保罗的小家伙,但是球队却输了几场球,我反复看了华盛顿大学去年的比赛录像,今年的华盛顿大学和去年相比,缺少的正是陆非的进攻,我想我们和华盛顿大学遇上了同样的问题。”
“陆非的进攻?”麦克米兰眼角一跳:“可是在华盛顿大学陆非打的是得分后卫……”
“不,其实陆非在华盛顿大学打的就是组织后卫,攻击型的组织后卫。”雷阿伦反驳道:“我们内线进攻的乏力其实说白了,还是我们外线给对手的冲击不够,我的想法是让内线拉出空间,给陆非留出足够的空间冲击篮下,对方收缩防守,外线射手做好准备,对方不收缩,我想咱们就可以尝试让陆非攻一攻。”
陆非叹了口气,雷阿伦提到华盛顿大学输球的时候,他就一下子全都明白了,有时候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甚至没有雷阿伦看的明白。
内线的进攻和外线的进攻是相辅相成的。
当内线进攻乏力的时候,其实不完全是内线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外线出了毛病。
陆非的脑海里不由想起了后卫和中锋的关系。
后卫的崛起起源于中锋,而中锋时代的高潮也依附于后卫。
NBA在1979-1980赛季正式引入三分球机制,但是对于后卫的地位提升毫无作用,后卫在那时的观感就如同十多年后对中锋的观感一样,毫无存在感可言。
当时所积累下来的战术以及竞争中的主导理念都没有后卫的一席之地。
教练的想法是:“越靠近篮筐得分效率越高。”
顶级球员的想法是:“我能正面碾压防守,为何要让后卫站的那么远去投篮,还不一定能够投的进。”
即便是乔丹作为后卫球员拿了总冠军,依靠的依旧是碾压到靠近篮筐位置的投篮。
所以一直到1993-1994赛季开始,大梦奥拉朱旺带队拿了两届总冠军,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后卫在外线的出手尤其是在三分线外的出手次数从场均10次提高到了20次以上。
而那段时间也就是“四大中锋”翻江倒海搅弄风云的鼎盛时期。
而中锋单打潮流的涌起,直接带动了后卫在外线得分的机会。
究其原因,很简单,内线球员的单打需要空间。
包夹就没有空间=单打不了。
像乔丹那种面对包夹依旧能够后仰出手,等到对手落地他才在空中怡然自得出手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
内线被包夹的越紧,外线就越放松,后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当守方对中锋夹紧的时候,中锋分球给外线投篮,守方不敢放松外线警惕,中锋就有了空间单打。
这就是奥尼尔说过的,他的队友配置里,永远要有射手。
大梦夺冠的配置:大梦内线单挑或者策应+外线拉开空间接应,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鲨鱼接棒三连冠之后,又强化了这一模式。
所以现在联盟里的球队都往这个模式去配置,也都知道这样的模式将是成为强队的标配。
学的最像的就是火箭队,他们用状元签拿下了姚明,所以经常能够看到姚明在低位,球给他,然后外线向他靠近夹击他,他立即会把球回出去,外线防守又退回去,球又给他,他才开始单打。
可是这和超音速有什么关系?
超音速又没有强力的中锋,如今超音速能够打到现在这种战绩,依靠的是他们铁血的防守和队员多样的战术打法赢得的比赛。
但是陆非知道,雷阿伦既然提到了华盛顿大学,那他说的就是这一点。
其他球队的打法是外线为内线拉开空间。
而雷阿伦所说的,恰恰相反!
他说的是——内线为外线拉开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