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遭遇(4)

作品:章献明肃皇太后|作者:十里木樨林|分类:历史|更新:2020-03-09 11:24:47|字数:6166字

唐庭面对的其实只是吐蕃一支人数不多的二流偏师军队,但大唐仍然无力改变痛苦被动的现状;其下风之势和软弱之态尽显无疑。

不过在之前短短的数年中,吐蕃从大唐手中掠夺了太多的土地;扩张过快,疆域已经逼近了其国力和人口的极限;必须先腾出手来好好消化,暂时无力继续扩张。

而且蕃人畏热,无法承受中原的酷暑气候;在夺占了唐朝的大片土地之后,其扩张欲望和扩张需求也大大减弱,对继续东进兴趣不大。

更重要的是在吐蕃西线,大食所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北部的回纥也日益强盛,态度咄咄逼人;东境休兵止戈后,吐蕃便能专心向其它方向用兵。

基于以上所述的复杂考量,吐蕃最终决定放过弱小的唐朝;为自己营造一个稳定的后方,。

因此在唐德宗主动递出橄榄枝后,吐蕃人便痛快地答允了和盟;两国遂于783年正月签订了令大唐百姓饱受屈辱的《唐、蕃清水盟约》……

刘敏将吐蕃魔教的教宗翁莲老松被唐朝骁将郭子仪斩杀的过程寻思一番;凝目再看策马行走在魏白毛身边的两个髡发者,更进一步地断定;这两个家伙一个是逆贼李继迁,一个是吐蕃僧相翁莲老松的弟子。

刘敏的判断没错,策马行走在魏白毛身边的两个髡发者一个正是李继迁,而另外一个便是翁莲老松的弟子翁莲咕噜。

翁莲咕噜年纪在50岁上下,魔法高深;使用的兵器是竟是两把突厥弯刀,脖子上还挂着一串佛珠。

刘敏不看翁莲咕噜的装扮倒也罢了,这一看过;不禁瞠目结舌。

这厮的形象不是活脱脱的行者武松吗?电视剧《水浒传》在后世的华夏大地热播后,妇孺皆知梁山泊108位好汉;武松这位硬核热血汉子更成为千百万青年的偶像。

刘敏也是武松的粉丝,他是外科医生;还专门研究过《水浒传》一书中描写的张青、孙二娘夫妻送给武松的两把戒刀和人的头盖骨做的108颗佛珠。

武松的两把戒刀名称是“雪花镔铁戒刀”。

武松在得到雪花镔铁戒刀以前,棒杀猛虎,拳打蒋门神,虽然次次取胜,但都没少费周折;一直缺少一件趁手的兵刃。

有人会说缺少兵刃买一件不就行了?说的也是轻巧,古代人还没有掌握批量生产钢材的技术;那时候制作一块精钢、镔铁,成本极高,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

武松草根出身,一般都是拎着哨棒,提着农具就闯荡江湖了。

武松早期用的就是哨棒,李逵用的则是一对板斧;就是庄稼人用的农具。

精钢打造的刀剑,只有林冲、卢俊义、杨志这些上流人士才有机会使用。那时候一把雪花镔铁戒刀值多少钱?

据有关史料记载:西域哈密王进贡“镔铁大刀每把绢五匹”,相当于300贯钱。

同一时期日本国进贡的倭刀,每把3贯;两者相差100倍。

后世有人喜欢收藏日本刀,把日本的制刀工艺吹得神乎其神;却忘记镔铁戒刀的制作工艺。

武松的镔铁戒刀是宝贝,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的数珠更是无价之宝。

数珠是一种西域佛教的法器,信徒死前主动提出向寺庙捐赠头骨;这些头骨攒起来用来制作法器。

有资格配带人骨数珠的一般是西域地位尊贵的高僧,要是论价出售的话,人骨数珠的价值可能比镔铁戒刀还要高出很多。

武松最早行走江湖,手里只有一条哨棒;连口普通的腰刀都买不起。

当了都头之后,杀潘金莲、斗西门庆用的也是一把解腕尖刀其实就是匕首。

醉打蒋门神又是赤手空拳,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用的是夺来的刀。

得到雪花镔铁戒刀,是武松战斗风格的一个分水岭;正式从一个爱打架的市井之徒蜕变为行走江湖的一代侠客。

从此他的武功也开始侧重于实战,能一刀杀的绝不用两刀。

人骨数珠则有另外一重作用,血溅鸳鸯楼之后;武松成为全国画影图形捉拿的要犯,他急需一个行走江湖的身份作为掩饰。

人骨数珠是西域高僧的随身之物。武松戴佛珠,持戒刀,从此以行者的身份出现,而且是外来的和尚,免去了很多麻烦。

武松是小说家虚构人物,可眼前的翁莲咕噜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从他手持两把突厥弯刀,项颈上戴数珠的装扮来看;高僧的身份已经确定无疑。

而翁莲咕噜能和李继迁、魏白毛在一起,那就说明他们的“反宋同盟”早就酝酿成熟。

刘敏心中琢磨着翁莲咕噜的装扮,不禁浮想联翩:西汉以来西域民族融合加速,纯真的突厥和匈奴后裔似乎不复存在;但翁莲咕噜能使用两把突厥弯刀,那就说明他有匈奴抑或突厥血统。

翁莲咕噜是翁莲老松的魔教弟子,这一点毋容置疑;可翁莲咕噜的师父不是翁莲老松而是翁莲碌碡。

翁莲碌碡的师傅也不是翁莲老松,他师傅的师傅才是;但翁莲碌碡魔法广大,在西域无人能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章献明肃皇太后》,方便以后阅读章献明肃皇太后第210章 遭遇(4)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第210章 遭遇(4)并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