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王府(8)

作品:章献明肃皇太后|作者:十里木樨林|分类:历史|更新:2020-04-01 11:36:54|字数:6352字

皇城司的主要职责是守卫,首先是皇宫各门洞都由皇城司负责看守;进出皇宫的令牌和门号也是由皇城司负责发放和管理。

在皇宫里,从皇帝身边向外扩展的警戒线一般有五条;以皇城司和殿前诸班相交叉分布。

最里一条也就是最靠近皇帝的都是皇城司的护卫(称为亲从官),皇城司本不是军队;但里面多有才力武勇之士,也用了一些军官统领。

如此设置,就是让皇城司和殿前司互相制约,防止异动。

皇城司在拱卫皇城的同时,还承担一些政府机关的警卫任务。

比如文思院负责宫廷的器物制造,其中多有金银之物;故一直有皇城司的亲事官四人在监护。

皇城司除了以上安排外,还有三卫设置,三卫即:勋卫、翊卫、亲卫。

三卫中任职的都是官员家属子弟,所担负的也大多属于礼仪的任务;但由于贴近皇帝身边,选用还是很严格的。

比如在上朝时立于殿上两旁的亲卫官,要求是后宫嫔妃或正任观察使、翰林学士以上官员的子弟充任。

还有一种官职称“带御器械”,佩带御剑贴身侍卫;这可算是真正的御前带刀侍卫。

有这种官职的人并不多,有时也就三四个;有武官也有宦官,一般都是皇帝非常亲信和武勇之人;有时也作为对武臣的加恩挂衔。

宋朝时皇权还远没有明朝时那样集中,皇帝及近臣行事颇多顾忌;宋朝又有祖制,轻易不杀大臣。

所以皇城司只负责侦察,一般不管具体的案子;从而不能侵害有关司法机关。

皇城司逮捕的人犯一般都要移送开封府处理,自己没有审判权和监狱。

这样一来枉法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了,所以皇城司职责虽与锦衣卫相近;但在历史上却没那么知名,所造成的祸害也小得多!

王继恩和蓝采和参与赵光义的夺嫡篡位后,被安插在皇城司任正副总管;而且还是带刀侍卫。

皇城司正总管似乎不是什么官阶,但宋太宗给这二位是枢密使级待遇;为二品大员,级别不低吧!

王继恩一直在宋太宗身边担当护卫,副总管蓝采和便是皇城司的实际统领。

蓝采和手下有四个头领,分别是蒋青、沈阳、韩飞、杨广。

蒋青、沈阳、韩飞、杨广四人是皇城司的顶尖高手,在江湖武林界也是赫赫有名;四人对总管蓝采和绝对忠心。

蓝采和曾经给赵光义说过,皇城司有蒋青、沈阳、韩飞、杨广四大高手,皇上您尽管坐享太平吧!

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汴京城;宋太宗心事重重地在寝宫的未央湖边散步,王继恩、蓝采和和皇城司的十几个卫士不敢靠近上去,远远地盯看着皇上加以保护。

寝宫内的未央湖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碧海,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

湖水岸边的大树上伏趴的知了在拼命的聒吵,宋太宗聆听着知了的聒吵;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来:

一丘常欲卧,

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宋太宗心情有点忧悲,他自从夺嫡以来一直处于忽明忽暗的幽怨中;高粱河战役的失利,皇侄赵得昭的自杀身亡;坊间对他的诟病越来越多。

尽管蓝采和派出去的皇城司特务侦探到坊间那些对皇上的不共的信口开河统统杀死,独拿并不能阻止百姓暗地里的四下议论。

尤其是皇侄赵得昭自杀,坊间传说赵光义要将太祖一枝叶的人赶尽杀绝。

赵光义无厘头地在未名湖边踱着步子遐想不羁,忽见王继恩上前禀报:“启禀圣上,卢宰相有要事觐见!”

卢宰相就是卢多逊,卢多逊是河南怀州河内(今沁阳市)人;五代末期周显德初年(公元954年)举进士。

宋太祖开宝元年冬(公元968年),任翰林学士;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后任兵部尚书。

卢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思敏捷。

史书说他是一个善于揣摩皇帝心思同时又是一个富有才干的人,所以曾一度得宠。

宋太祖好读书,每取书于史馆;卢多逊必向书吏打听书目先通阅览,待太祖问及书中事时则对答如流;太祖对卢多逊是跟敬重。

在太祖爷戳拔下,卢多逊成为宋初的朝廷重臣、居相位,集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诗人于一身。

这次卢宰相向太宗皇上禀报一件喜上加喜的事——成都知府卢成玉押解2000匹战马来到汴京。

宋太宗听卢多逊说成都知府梁成玉押解2000匹战马来到京城,充满雾霾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数月前他曾给地处西南一隅的青石川牧马监下达过一份诏令,说朝廷打算北征需要战马1000匹;要青石川牧马监贡送战马1000匹,哪会想到成都知府梁成玉亲自送来2000匹战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章献明肃皇太后》,方便以后阅读章献明肃皇太后第257章 王府(8)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第257章 王府(8)并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