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西征(10)

作品:章献明肃皇太后|作者:十里木樨林|分类:历史|更新:2020-05-10 19:55:26|字数:6788字

“李继迁使臣!”萧太后啼叫一声看向韩德让道:“李继迁使臣这时候赶来弄啥?”

“小妹快召见李继迁使臣!”韩德让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声:“弄不好我们的机会就在李继迁使臣身上!”

萧太后不明事理,可见韩德让讲得认真,便向宫帐外喝喊一声:“带李继迁使臣来见!”

萧太后说完这话,轻脚熟步地走到龙椅跟前坐了上去;韩德让自然站立一旁。

萧太后和韩德让鸳鸯相会的宫帐就是中原王朝皇帝的宫殿,但此刻的宫帐不在大辽契丹国的上京、中京抑或南京,而是宋辽边境上的云内州。

大辽契丹国是马上民族,皇太后出行、游乐都有侍卫马驮宫帐;到了那里住到那里,草原民族因陋就简的作息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原王朝是难能比拟的。

萧太后和韩德让坐好、站定后,上将军耶律大辉便就领着李继迁使臣张浦和两个随从走进来。

耶律大辉是大辽契丹国大内上将军,相当于宋朝殿前司都指挥。

耶律大辉领着张浦和两个党项随从走进萧太后的宫帐喝喊一声:“承天皇太后,臣夏州张浦觐见。”

张浦之所以这么喝喊,是因为此刻西夏还没有建国;张浦自称夏州也是名符其实,因为李继迁的根据地就在夏州。

耶律大辉将张浦领进宫帐后退了出去,韩德让瞥了张浦一眼道:“夏州使臣上前讲话!”

张浦在韩德让的喝喊声中,和两个随从向宫帐深处走去;心中总觉有点不安。

张浦是李继迁的谋臣,参加过大宋朝的科举考试;混了个进士出身的头衔后觉得未能了却心愿,便就死心塌地地给李继迁出谋划策跟大宋作对。

党项夷狄读书人本来就少,张浦是大宋朝的进士出生脑子活络;提出“依辽附宋,韬光隐晦”的立国之策后得到李继迁赏识。

这几年一直奔波宋、辽两国之间做外事融通之道。

李继迁反宋自立后,张浦以党项大使身份游说过大辽契丹国;此次是第二次觐见承天皇太后萧绰自然是轻车熟路。

张浦40多岁年纪,尖嘴猴腮加上一双老鼠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奸诈、狡黠、猥琐。

萧太后凝视着越走越近的张浦和跟在他身边的另外两个人人,心中似有不悦之意。

萧太后的不悦在张浦第一次来大辽契丹国时就觉察出来。

那时候张浦赶来大辽契丹国是求援,说宋朝皇上赵广义要吞并北地五洲银、夏、囿、静、绥;这五洲可是党项人的固有土地。

萧卓听张浦讲出银、夏、囿、静、绥是党项人的固有土地,禁不住问了一声:“先生如何能证明北地五洲是党项人的固有土地?”

张浦见萧卓如此询问,先是一惊;尔后便是侃侃而谈,讲出银、夏、囿、静、绥五洲是党项人固有土地的出处。

党项人的先祖李思恭原名拓跋思恭,是唐朝末年党项族平夏部的首领,为北魏皇室拓跋氏之后,唐末因平定黄巢有功被赐皇姓李。

李思恭原是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北)的偏将,咸通末年据宥州(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自称刺史。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入长安,李思恭与李孝昌同誓讨贼;唐僖宗以他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事。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僖宗下诏命李思恭为京城西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进封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

黄巢被平定后李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李思恭管辖的地区改名为“定难军”;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区。

张浦当时如此这般一说,萧卓没有反驳;问其赶来大辽契丹有何公干。

张浦便将宋太宗要将以李继捧为首的党项人迁徙中原,李继迁不服反宋被宋军逼至地斤泽;向大辽契丹承天皇太后求救的事情陈述一番。

萧太后觉得李继迁是个人物,便将宗室之女嫁给他;但李继迁是蕞儿小人,做了辽国的女婿又跟辽国闹翻过几次;这次张浦又来,萧卓心中自然不太高兴。

张浦已经觉察到萧卓有不悦之意,但他是奉李继迁之命赶来辽国向承天皇太后请命的;心中不安一阵后便就琢磨着如何对付眼前这个女强人。

张浦一步步接近萧卓,只见这女人威仪端庄;尽管生于荒寒之地却是一只美丽华贵的金丝鸟。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这首词是后蜀国王孟昶写给爱姬花蕊夫人的,用来形容萧太后的容貌和风姿更为妥帖。

金丝鸟萧太后对汉人不薄,可那是韩德让这样的帅哥;邪鼻瞪眼,尖嘴猴腮的张浦入不了她的法眼。

然张浦是李继迁的使臣,萧太后已经将宗室之女嫁给了李继迁;从这个角度讲,萧太后就是李继迁的丈母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章献明肃皇太后》,方便以后阅读章献明肃皇太后第335章 西征(10)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第335章 西征(10)并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