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杀奴(4)

作品:章献明肃皇太后|作者:十里木樨林|分类:历史|更新:2020-07-15 11:31:25|字数:8294字

马骉说出“夫人将军有什么询问尽管讲出来”的话,刘敏直言不讳道:“本夫人听邓柳将军说,你有个叔叔在辽国驻汴梁驿馆从事刀笔吏?”

马骉躬身一礼道:“邓柳兄弟没有说错,末将是有一个叔叔在辽国驻汴梁驿馆做刀笔吏!”

马骉说着定定神道:“我这个叔叔名叫马归元,从小流落到辽国;是在辽国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官的,叔叔尽管在辽国做官可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原人;一直想回到中原朝廷来,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

刘敏讪讪而笑,道:“看来老天没有以往马将军的叔叔,要给他提供一个弃暗投明的机会!”

刘敏的话马骉似乎已经明白,可他还是坚持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讲出来,伸长脖子咽了一口唾沫道:“辽国文忠公韩德让见叔叔忠于契丹朝廷,遴选他做了驻汴梁驿馆左林牙官——刀笔吏;成为使臣兀颜光合的副手……”

马骉侃侃而谈,不禁勾起刘敏对辽国契丹人建立的这个王朝的思议。

辽国尽管是契丹人建立起来的政权,但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不断地融入中原文化,在广阔的地域上实行“一国两制”。

辽太祖时期,契丹人就打下了幽云十六州的部分城池;到了辽太宗耶律德光手里,更是从“儿皇帝”石敬瑭手中接过整个幽云十六州:

幽(北京城区)、蓟(天津蓟县)、瀛(河北河间)、莫(河北任丘)、涿(河北涿州)、檀(北京密云)、顺(北京顺义)、妫(gui)(河北怀来)、儒(北京延庆)、新(河北涿鹿)、武(河北宣化)、云(山西大同)、应(山西应县)、朔(山西朔州)、寰(山西朔州)、蔚(河北蔚县)。

辽国全面接收幽云十六州后学习中原王朝实行科举取士。

辽国的科举制度是向唐朝学来的,而唐朝每年的进士人数就不多;唐朝科举分进士和明经两科,进士科每年录取名额不足三十人;加上明经科也不到一百人。

辽国效仿唐朝,在汉人居住的地方实行科举取士;关口把得很严。

辽国科举只准汉人参加,而放眼辽国;就数幽云十六州的汉人最多,但幽云十六州一直处在辽国与汉族政权的夹缝之间;中原王朝大臂一挥“恢复中华”,幽云的汉人多半会云集响应;这恐怕也是取士口子不能开得过大的另外一个原因。

辽国统治者要防着汉人,汉人学子对契丹政权也不抱什么好感:“子曰:以夏变夷,夏也;以夷变夏,夷也”,读着这些圣贤书,去参加“夷狄”的科举、当“夷狄”的官员?恐怕没多少人会愿意的。

几方面原因综合下来就造成了辽国头十三年的科举取士,平均每年录取进士不到三人的情形。

马骉的叔叔马归元正是每年录取3人之中的1个,还真是可喜可贺。

马归元是汉人,中了进士成为辽国的官;心中总是觉得很别扭,因此也只能做个辽臣的副手不可能去做一把手。

即便是辽国驻汴梁驿馆也只能做刀笔吏,矛盾的心性充满马归元的一生。

辽朝如同宋朝一样实行五京制度,五京制度主要是控制因战争获得的土地而设置;或是因为争夺一地而设置的前进基地。

辽朝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

上京道治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辖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辖原奚族本土。

东京道治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辖原东丹国地区。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辖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长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辖今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

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然而辽中京大定府在澶渊之盟后其政治作用加强,地位直逼上京的首都地位。

辽太宗大同元年(947年),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

公元1007年辽圣宗建中京大定府,自临潢迁都于此;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

辽国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府一级的政权主要有:(1)京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2)率宾府、定理府、铁利府、安定府、长岭府、镇海府、兴中府(1041年升霸州置,今辽宁朝阳),这7府的地位比京府略低。

辽朝的州要分等级,从高依次为: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刺史州。

辽国还设有与县同级的州、军、城。而头下军州是辽朝一种特殊建置。

契丹贵族将所俘掠的人口,建立州、军安置,督迫其为主人劳作。

辽诸王、外戚、大臣所领有的头下军州可建城郭,其余只能有自己的头下寨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章献明肃皇太后》,方便以后阅读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21章 杀奴(4)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21章 杀奴(4)并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