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寇老西(1)

作品:章献明肃皇太后|作者:十里木樨林|分类:历史|更新:2020-08-12 11:12:13|字数:8234字

寇老西是寇准的绰号。“老西儿”本是对山西人的称呼,如后世的阎锡山被叫做“阎老西儿”;武侠小说白眉大侠被称为“白眉老西儿”等。

山西人爱吃醋,而且吃得还很厉害,他们对醋的钟爱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醋在古代被称为“醯(xi)”,估计“老西儿”的叫法可能是因为这个醯(xi)字来的。

山西人爱吃醋的特征是男人在腰间挂一只醋葫芦,随时随地都能抿上一口解解馋。

寇准爱喝酒而且不拘小节,他像山西人喝醋那样爱给腰间挂一只酒葫芦;人们以为他是山西人爱喝醋,便就有了“寇老西儿”这个雅号。

其实寇准是陕西化州人,也就是刘敏刘太后带着小皇子赵受益驻跸的那个地方。

刘敏和杨淑妃杨翠花在火爷爷、梁爷爷、驸马千岁卢成玉的陪同下从开封出发,轻装便服;向西缓缓行进,沿途的山山水水引起小皇子赵受益的极大兴趣。

赵受益的兴趣让刘敏感到十分惬意,她立志要将赵受益培养成“千古一帝”;以此来报答宋真宗赵恒的知遇之恩。

好话只说三遍。但刘敏对赵恒的知遇之情早就铭刻在心灵上,融化在血液中。

退一万步讲,要是没有赵恒的知遇;刘敏至今还是汴梁街头一个摇鼗鼓,唱小曲;会跳拓枝舞的舞姬,使赵恒改变了刘敏的命运。

刘敏是“万能之人”,这在璇玑洞已经做了定论。

璇玑洞是刘敏的娘亲刘谟,聚集八方神仙兴办起来的。

刘敏至今不明白娘亲那么年轻就撒手人寰,难道全是为了女儿日后成才。

刘敏做了大宋朝的皇后,母仪天下后一想起娘亲;觉得她的这个判断是准确。

娘亲刘谟是宋太宗的妃子,但宋太宗竟然没有临幸娘亲一次;这在那个朝代都有点奇葩,但在宋朝却很正常。

宋太宗赵光义这个黑胖子是拈花高手,他做晋王时后宫便有嫔妃上千;这厮却把目标对准花蕊夫人和小周后。

更为龌龊的是,赵光义在强迫小周后时还让画师临场描摹;这样的变态皇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光义在后宫闲置着成千上万的嫔妃,没有被临幸的不仅刘谟一个;像刘谟那样没有被皇上临幸的妃子多的去;这些妃子在这种没有关爱的冷宫中默默死去,也没有人会得起她们的名和姓。

刘谟是人,是人就得干些人事;她和总侍卫长李旻相爱了,两人很快便有了爱卿的结晶。

李旻毅然决然将刘谟送出宫去,而刘谟坚定地生下李旻的骨血后决心将她培养成“奇人”。

刘谟的心血没有白费,自己的骨血最后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武舞娴”样样精通的烈女。

刘谟了却了一个母亲的心愿,刘谟做了皇后后刘谟恐怕也就安心。

刘敏要将娘亲刘谟对自己的关爱倾注在赵受益身上。

赵受益不是刘敏的亲生,哪有什么?难道只有亲生的儿子才能成为“千古一帝”?那倒不见得。

配享千古一帝殊荣的皇帝历史上只有四个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刘敏想把赵受益培养成为不亚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四大明君。

实践证明刘敏的心血没有白费,赵受益成为宋仁宗后,果然是历史上最仁慈的皇上。

赵受益故去后,连北方的敌人辽国皇上,也率百姓哭灵叩拜。

刘敏带着小皇子赵受益一路游走,使赵受益的悟性一步步提高。

来到华洲,赵受益对牛犁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敏满足他的好奇心,带着小皇子来到拖着犁铧犁地的王三跟前,从王三嘴里得知寇准的门坊中孙子寇环正在华洲一带圈占土地;刘敏便想默默这只老虎屁股。

刘太后正在华洲紧锣密鼓地“访贫问苦”,准备拿寇准的门坊中孙子寇环开刀;顺便捎带上寇准煞煞他的威风时,我们的寇大爷却在舞厅里搂着舞女“蹦嚓嚓”。

寇老西并没有感觉到当初自己反对刘敏做皇后,但螳螂挡车失败后;刘敏却记着那一箭之仇,不拘小节的寇老西危机四伏。

宋真宗亲征大名府,宋朝取得了羊山——遂城大捷;寇老西以为这是自己的功劳,回到京城后便沾沾自喜;喝酒、跳拓枝舞的兴趣比以前更盛。

寇准出生于华洲官僚之家,从小便就不拘小节;颇爱飞鹰走狗,是个典型的“公子哥儿”。

好在母亲要求严格,对他的学习抓得紧;寇准19岁就得以高中进士,步入了衣食无忧的公务员队伍。

因为才能出众,官职“噌噌噌”往上升;连连提拔重任,后来甚至还当上了宰相。

寇准虽然身为领导干部,工作上也很努力,出过很多政绩,但“公子哥儿”的性格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唱歌跳舞,公款吃喝,次次都有份,还喜欢豪华的排场,奢靡的享受。

寇准喜欢跳“柘枝舞”,这是从西域石国传到中原的舞蹈;石国又名柘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章献明肃皇太后》,方便以后阅读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49章 寇老西(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49章 寇老西(1)并对章献明肃皇太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