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虎老倒威

作品:贞观俗人|作者:木子蓝色|分类:穿越|更新:2021-01-18 10:27:43|字数:8490字

其五如之兵,每如的军马都由同一种颜色马匹组成,旗帜亦各有区别,只要一看到马匹和旗帜,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如的军队,十分有利于行军作战和调遣指挥。

按秦琼所说,吐蕃的改革,类似于当年北周宇文泰的改革,相当深入。五如六十一东岱,和北周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很像,那些东岱的士兵,被称为桂。

桂属于吐蕃高等属民,从事和军事相关的事务,也就是拥有军籍,类似于北周时的府兵,地位很高。

奴隶等划入庸这个阶层。

桂负有为吐蕃提供男丁,战时从军打仗,并自行负担战争所需的武器、马匹和粮草,几乎和北周以来府兵制中的府兵完全相同,其所获得的赏赐和升迁也很丰厚。

桂所负担的劳役和税赋也比一般民户要轻的多甚至松赞干布直接立法,规定禁止农户转为军户。

松赞干布还设立了奖罚机制,如作战勇敢的战士,授以虎豹皮制的服饰,而对于那些怯弱者直接在他们头上悬挂狐狸尾巴。

而他们的战争模式,也还保留着游牧部落时的机制,抢掠为主,战利品所得采取分帐制,土地归吐蕃所有,其余浮财全部归于军士。

而那些庸,则是地位低下的仆从,甚至是掠夺来的奴隶,他们待遇十分低下。

这一套套制度改革,使的如今的吐蕃军越来越凶悍勇猛,悍不畏死,嗜血搏杀。

他们的补给机制也很特别,各部征召上前线,自己带武器马匹粮草,然后各部里的庸,再做为仆从运送粮草放牧牛马等,如果战事规模大,庸不够,那就桂的家属一起上阵。

桂在前线打仗,庸在后面运输粮草,而桂的家眷老少则赶着牛羊在后面放牧。

这种模式虽然十分落后,但吐蕃人强悍不畏死,完全就是梭哈式的打法,每次直接就给你梭了,因此只能赢不能输,毕竟后面就是自己的家眷妇孺老弱,无路可退。

因此吐蕃人每战争先,悍不惧死。

在对苏毗叛乱的致命一击中,松赞干布亲自统兵上阵,总集结了十二万大军,这些大军基本上是来自于六十一个东岱的军户桂民,一个军户出两三丁,再加上贵族们的私兵部曲等,整整十二万大军,这还没算上那些仆从的庸,以及桂户的家眷在后面放牧的。

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举国之力出征,也一举把苏毗最后的一点反抗之心击碎,苏毗大败,再次降服。

吐蕃人打仗,虽然还是用的游牧部落时的模式,但吐蕃朝廷,特别是赞普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却是远超那些游牧部落的,其五如六十一东岱的制度,让吐蕃是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王朝了。

这就使的吐蕃开始有了整合全国之力的战争能力,比起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汗国,虽然也能征召集结起更多的兵马,但他们的兵马,都是各部拼凑起来的,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就容易崩,或者各有算计,大汗有时也无法真正指挥这些军队。

就如在渭水之盟时,颉利引几十万骑兵临长安城下,可最终突利却跟李世民先达成了交易,使的颉利并没能攻入长安。

秦琼一直在盯着吐蕃,收集他们的情报,分析他们的制度,所以很深刻的认识到如今的吐蕃正在一天天的变强,对大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仅是他们征服苏毗的那一战,十二万大军的实力就够惊人了。

大唐虽有六七十万府兵,但在剑南陇右一带,却也只有几万人。

一场国战,其实一般也就是十万人左右的规模,这意味着吐蕃现在确实已经有了向大唐发起进攻的实力了。

“陛下,我们未能救援苏毗,让吐蕃再次吞并苏毗,实力大涨,他们已经准备下一步对付多弥,再下一步就是白兰羌、党项了。”

苏毗的位置便是在唐古拉山脉以北,也就是后世青藏交接处,属于藏北青南的昌都等一带地区,而多弥则是在牦牛河(通天河)流域,玉树一带地区。

多弥国过来,就是大唐记载的紫山,也是后世的巴颜喀拉山,山那边就是黄河上游源头,也是白兰羌游牧之地。

白兰羌北面就是积石山,党项羌的圣地。

沿黄河往东,便是松潘、阿坝高原,这里往东南便是剑南的松州、维州,往东北便是陇右的叠州、洮州等了。

吐蕃人一步步的在扩张,势力很猛。

苏毗本来也是高原大国,隋朝时进贡中原,被称为女国,因为其国原是大小女王执政,其国内部众有几十万户,松赞干布他爹趁苏毗大小女王不和内讧之机,出兵苏毗,后来干脆就不走了。

松赞干布父亲被毒杀后,苏毗王子回到故国,开始联络旧贵族们复国,秦琼原本就建议,大唐要抓住这机会,要积极的进入高原,协助苏毗复国,对抗吐蕃,用苏毗来做一道缓冲区。

结果李世民对这个提议不太感兴趣,认为完全没必要,苏毗太远,吐蕃更远。

结果秦琼虽也在联络诸羌,但最终松赞干布亲率十二万大军,一举把苏毗征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贞观俗人》,方便以后阅读贞观俗人第937章 虎老倒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贞观俗人第937章 虎老倒威并对贞观俗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