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普真法师的劫数

作品:太子有喜|作者:风流二少|分类:幻言|更新:2020-09-27 14:56:33|字数:4646字

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佛前蒲团上,只有洛麟羽、悟宁和普真盘膝而坐,青灯将少年天子的雪白长发映得一片萧瑟。

尸体在哪里,悟宁大师不知道。

张天师在哪里,他也不知道。

张天师什么时候再来,他还是不知道。

真正是一问三不知。

“为什么……”洛麟羽神情悲伤,目光寂寥,低低的语声中,带着无甚痕迹的怀疑,“他是道教天师,你是佛门中人,他为何来找你,却不找修道之人?”

“陛下有所不知,事实上,佛道两家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劝人向善,比如修行目的。”悟宁大师缓缓解释,“除了普通教众和刚入修行之门的修行人喜欢争个面红耳赤,真正到达一定境界的高德大僧与天师,反而不会将教派分得那么清,遇到话语投机者,还常有来往。”

洛麟羽垂眸沉默。

悟宁大师道:“皇上,您该放下了。”

洛麟羽苦笑:“我既不学佛,亦不修道,如何能说放下就放下。”

悟宁大师默然片刻:“让普真随皇上回宫,随时为皇上解惑可好?”

“为我讲经?”洛麟羽抬眼之后即垂眸,“随便吧。”

谁想去就去吧,无所谓。

反正没人了解她内心这份感情。

她与玄华何止是师徒情?

那是男女之爱啊!

深爱后的失去,这种旁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岂是你几句经文就能消解的?

看着白发少年顷刻间便憔悴许多的脸庞,普真心中叹息,当年那个活泼可爱、调皮好动的麟羽小殿下哪儿去了?

三人静坐,久久无言。

夜深之时,洛麟羽才终于开口,说的却不再是玄华:“永州城缘起酒楼的东家~~缘起和尚你们可知道?”

“他呀……”悟宁大师淡笑,“佛门中人少有不知。”

“也是,为赚钱增建寺庙而还俗,却又戒荤戒色,想不出名都难,”洛麟羽瞥他一眼,“如此,想必我当初劝他放弃的事,你们也都知晓了?”

悟宁含笑点头:“贫僧亦知晓皇上对缘起的劝阻,乃是对我佛之爱护,以免盛极而衰,佛教再迎灭佛之劫。”

“不错,历史是用来借鉴的,不可明知却还重蹈覆辙。但我也并非没有私心,尤其是现在我已登基为帝,”洛麟羽开诚布公道,“各在各的位置想问题,站在朕的角度和立场,便是既希望佛道两教能发挥作用,替朕教化万民,使他们处处行善不作恶,安分守己过生活,又不能教众过广。”

悟宁大师笑而不语。

洛麟羽接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你们建寺选址皆在名山大川,寺院院落重重叠叠,占地极广,还有大量附属农田佃户甚至各种商铺产业。”

悟宁大师静静听着。

“寺庙里的僧尼不婚不育、繁衍人口也就罢了,还不交税、不服役,连依附宗教场所的杂役百姓佃农,也只向寺院交税服役,逃避对国家的赋役义务,长此以往,宗教机构所占去的社会资源必将越来越多。”洛麟羽心中皱眉,脸上不显,“再者,一呼百应、有组织的聚集人口,不仅对官府治理构成挑战,也会威胁到皇权。史上朝廷数次发动大规模灭佛运动,皆为这种种因素。”

依附他们的百姓都不向国家缴纳赋税,这可是国库收入上的损失。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取如何用?

免费学堂,道路建设,无一处不用钱,且都是大笔。除了小附属国的定期进贡,国库的主要来源就是税收,民若不出力,都让她变戏法般变出来不成?

“皇上说的是。”悟宁微微颔首,“所以度牒出现后,寺庙道观便皆妥协。”

“据朕所知,度牒虽由礼部之祠部负责发放管理,但因操作繁琐,祠部一直都按各地人口和寺院情况预先批好度牒数量,直接下放到各地官府,由地方官掌握。”洛麟羽微微皱眉,“盖了印章的空白文书在手,地方官便是想批准谁出家,就批准谁,操作空间极大。”

按照规定,各地申请出家的人都要先把个人资料上报到朝廷尚书省之礼部下的祠部,由各级负责人审查合格后批准,将度牒一级一级下发转到申请人手里。

但实际上,因这种操作过于繁琐,可行性不高,祠部便弄些空白盖章文件发给各地方官府,等于将权利移交给了地方官,地方官想批准谁,只要在文件上填好姓名日期,盖上地方官官印,就是一份标准有效的度牒。

原本,申请度牒之人,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比如要考察申请人是否家世清白、德行高尚、心诚意坚,还得通过一定的文化素质考试。

但权利一旦全部下放到地方官手里,素质问题就会渐渐让位给金钱。

悟宁大师没说话。

普真法师暂无发言权。

历朝历代,世俗政权和宗教机构都是斗争一阵、和谐一阵,官府用度牒限制佛寺扩张后,大部分佛寺都认同了官府这种权力,给俗世民众正式剃度前,都会要求他们去官府申领一份度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太子有喜》,方便以后阅读太子有喜第475章 普真法师的劫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太子有喜第475章 普真法师的劫数并对太子有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