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刺配刑徒

作品:安史攻略|作者:三四三九|分类:历史|更新:2020-04-04 23:46:22|字数:5544字

蔡经、史津没有华兴、朱倵那么镇定,听完华兴的命令,蔡经心头猛跳,只觉手上出汗,问道:“参军,你这是准备要强攻童家么?”

华兴没有正面回答他,只笑了笑道:“童冠色厉胆薄,虽聚众顽抗,在我看来...是土鸡瓦狗耳!”

史津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虽也担忧,但担忧之余,却是还有点临敌的兴奋,问道:“何时动手?”

“不急。”华兴望了望天色,日头虽已西移,还是很热,他道,“等杨都头他们回来再说。”

诸队的火长接令,分出几个人,将远处围观的百姓赶走,把坐骑牵到村坊外,找个地方栓起来,剩下的八十多人先将这村坊中的民户都劝出去,随后分出两部,一部列队华兴身后,另一部各选定童宅外易于进攻之处,善使刀剑,精通搏击肉战的居前,擅用长矛、大戟的列后,精擅射术的或爬到树上、或攀到隔壁人家的屋顶上,居高临视童家大院。

长时间的训练此时显出了效果,乡勇们在诸队火长的统带、安排下,一切都井然有序,毫无纷乱之态。

这一番布置,村坊中是人声沸腾,热闹非常。

喧闹的声音也传了童家——有人鬼鬼祟祟的登高窥伺,见围观百姓都被赶出村坊外时,还没什么反应;接着再到村坊的民户也都被撵出村坊外时,有些不安;再到见官军诸队分成两部,一部待命,一部将童宅围住,皆开始擦刀调弦后,更加不安;再又等到见武嵩带着几个人搬来一堆堆的木柴,放到宅院墙外,又抬了三根大木丢到地上后,这个窥伺的人再也按捺不下去了,马上从高处下来,一溜烟地给童冠报讯去了。

宅外树上的专职负责监视院内的岗哨把这人的举动得一清二楚,大声往下报告:“窥伺咱们的童家奴跑了,大概是给童冠报信去了!”树下有人,立刻将这条情报传递给华兴。

华兴不以为意,道:“且由他去!”

日头西落,晚霞满天。火烧云布满西天,染红了村坊中的宅院,染红了华兴诸人。这时,一人飞跑来报:“杨都头回来了!”

随着杨咨回来的,还有一个人。杨咨把他扔到华兴面前,道:“参军,这就是童家的信使,城外十多里处被我们拿下的。问过他了,他童家只派了他一人去范阳。为稳妥起见,我留下了几个人,命他们继续往范阳方向搜索。”

华兴示意武嵩、史津把这个信使拽起来,打量了两眼,见他发髻凌乱,鼻青脸肿,显是吃了不少苦头,道:“足下既被童冠委以送信求援的重任,想来定是童冠的心腹了。”

这人不答话。

华兴复道:“我也不为难你,只借你一样东西用。”

杨咨以为他的是求援信,忙从怀里取出,呈交上去,道:“我看过了,这封就是童冠的求援信。”

华兴点了点头,接过来,也没说什么,只是问那个信使:“你愿意借给我么?”

杨咨心道:“原来不是要求援信。”转过目光,瞧这信使。

这信使不愧是童冠的心腹,不笨,又有身为俘虏的自觉,猜出了华兴的意思,面色灰败。

华兴笑道:“看来你已猜出了我想借你何物。”

这信使跪倒地,叩头求饶:“小人只是奉命送信,绝非有意与参军作对!求参军饶小人一命。”

杨咨恍然,想道:“原来是想借他的脑袋一用!”

路达、凌冲诸人目露凶光,将横刀拔出一半。这信使见了越发的害怕了,不要命地磕头讨饶。

“你要想活命,也简单,只需回答我两个问题就即可。我只怕你不肯老实回答。”

“参军尽管请问,只要能饶小人一命,小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第一个问题,宅院内有多少人?”

“小人走时,院里共有七十多人。”

“第二个问题,都是什么人?”

“有童家的族人,有门客、奴婢,有从冶坊矿场里召来的刺配刑徒。”

“刺配刑徒?”华兴心中一动,暗中想道,“难怪院中的那些壮汉不似寻常侠勇,原来是刺配充军之人。”

刚才童超进宅时,他趁机向院里了一眼,时间虽短,却也发现守在院中的那些壮汉似格外有一股死气。这种死气,大多只会出现彻底不把死当回事儿的亡命徒身上。他以为这些人都是童冠豢养的死士,如今来却应该就是刺配刑徒了。

刺配刑徒,唐宋时,触犯了法律的罪犯被发配各地军营、矿区服役,为方便辨认和防止罪犯逃跑,所以均在他们额头烙上印记,这些犯人便被称为“配军”。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脸上刺了字,送到地方军营做苦工。

因为涞水矿区刑徒,即官办冶坊里从事开采矿石和冶铁产的刑徒。在没有机械化的古代,开采金属矿脉,用的方法是掘井取矿,掘地深数百丈。这种地下作业,直到后世机械化的作业时期还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何况当下?常年与危险、铁、火、炼炉爆炸打交道,又是刺配刑徒,朝廷对他们的管制又是非常的严格残酷,这帮刑徒的剽悍亡命可想而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安史攻略》,方便以后阅读安史攻略第六十七章 刺配刑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安史攻略第六十七章 刺配刑徒并对安史攻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