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破案(二)

作品:我摘梨花与白人|作者:草绿大白|分类:古言|更新:2020-04-09 22:58:59|字数:8292字

严易被关进了天牢,此牢房里都是已经被定案的罪人所入之地,现在科举舞弊案还没有结果,严易就被送入这里,可见此案件的主审薛清平是十分着急给严易定罪。

叶适言拿着夏沐濋的令牌给狱卒看,京县衙门已经提前给狱卒下令,要配合叶适言办案。所以一行人十分顺利的进入了严易的牢房。

岳千烛走进去,终于看到了严易,曾经风华正茂的儒家少年,现在也已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但是眼神还是犹如岳千烛第一次见到他时候一般,清澈坚定。即使身处惨境,也是刚强不屈。

叶适言做了自我介绍,严易听到他们是沐王府的人,眼中有些波动。他等了那么久,终于有比薛清平更位高权重之人来寻求真相。

严易开始讲述他的经历:“那日我得到了学子们的联名奏书,对齐远彬的状元之名感到怀疑。可是齐远彬乃中书令之子,又与琛国公为党羽。下官自知贸然将此物奏请陛下,肯定会让幕后主使有所防备,所以这才自检疏忽,向圣上请罪。圣上极其注重此事,要想见一见联名长卷和揭发学子。岂料,学子惨死,长卷失踪。琛国公在下官的家里发现了下官捏造诬陷,与邹太傅同流合污陷害中书令的证据。”

严易痛心疾首:“下官从未做过丧尽天良之事,邹太傅又是天下读书人之楷模,怎会行作弊、出卖试卷、杀害学子的肮脏举动。叶大人,您也是读书人,您应该知道,有些底线我们是从不会碰的。”

叶适言信任严易的话,就是因为他有底线,所有才会相信自己的老师邹进和主考官严易不会做出这等事来。

“收到长卷后,你将学子们和长卷安排到哪处?”叶适言问。

严易:“城郊三里的茅屋,那是下官入朝为官前,读书的旧宅。”

岳千烛微微皱眉,攥着布袋的手紧了几分。她记得卷宗上明明写着,八位学子惨死在客栈之中,绝不是茅屋!

出了天牢,叶适言准备走一趟邹宅,不过临去之前他还是让岳千烛和宋小顺出城,去寻寻那个三里之外的茅屋。

叶适言也在怀疑,有人暗中动了手脚。

时间紧迫,事不宜迟。

岳千烛和宋小顺立即出城去到严易说的茅屋。

与此同时,忘月轩也迎来了不速之客。

薛清平跪坐在软垫之上环顾四周,呵呵笑道:“老臣竟不知道三殿下的忘月轩距离元帅府如此之近。以前拜访元帅府的时候,未曾来此向三殿下请安,是老臣的不是。”

以薛清平在上京城中的眼线,查一个住宅所在简直轻而易举,更何况他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元帅府,又怎不知它的隔壁就是忘月轩。

既然薛清平要装作无知,夏沐濋自当不会拆穿,顺着他的话说:“薛国公不必如此,本王不在上京,就算你来请安,也无人可请。”

“三殿下远在黔地,老臣身子半百,行动不便很难去往他地请安,还要请三殿下见谅。”薛清平很是内疚的说道。

夏沐濋只是微微一笑,心里真想把这老东西扔进军营,让兄弟们一口一个吐沫淹死他。

陈致从外面回来,在夏沐濋身边耳语几句,随后退下。

夏沐濋看向薛清平说:“薛国公可知城郊有一处茅草屋?”

薛清平微楞,呵呵笑道:“城郊乃荒凉之地,茅草屋遍地都有。”

夏沐濋微微一笑,举起茶杯向薛清平示意,既然如此,那就请薛清平在这里好好的喝茶吧。

城郊的茅草屋确实遍地都有,但是三里之处,门牌上刻着《爱莲说》的茅草屋只有一个。

岳千烛和宋小顺找到严易口中的茅草屋。距离科考舞弊案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但茅草屋里还有些许人住过的痕迹。

“三两,咱们来这是干什么?”宋小顺走进屋子,四处环看,就是个普通的屋子,没觉得的有什么稀奇。

岳千烛在屋子看着左右,回答宋小顺这个问题:“卷宗上写着考生们是在客栈被杀,但是严大人所说考生们是被他安排到了此处。从这到客栈,肯定中间发生了什么。咱们现在现在找找,可有指向客栈的痕迹。”

宋小顺虽然听明白个大概,但明白岳千烛来此行事肯定是有目的的,所以他也开始跟着岳千烛认真的找东西。只要能破案,帮助到叶适言,宋小顺还是乐于献力的

两人在茅屋里寻找了很久,但是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就在两人准备无功而发的时候,岳千烛意外在燃尽的火盆的灰烬中发现了纸张碎片,纸片上面已经燃尽,唯有底下一角还有几个字,上面写着:客栈一聚。

“这是什么?”宋小顺凑过来问。

“或许是一个很关键的线索。”岳千烛将纸条收到布袋里说:“走,我们再去一次牢房。”

再次来到大牢,岳千烛将残缺的纸条放在严易面前说:“这是在茅草屋找到的,有人将学子们约到了客栈将他们杀害。”

严易看着纸条上的字迹道:“这不是我的笔迹,我从来没有约过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摘梨花与白人》,方便以后阅读我摘梨花与白人第二十一章 破案(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摘梨花与白人第二十一章 破案(二)并对我摘梨花与白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