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路向南,莫回头

作品:寻唐问宋|作者:盼夏小师弟|分类:历史|更新:2020-04-24 12:16:19|字数:6426字

将王绪放飞出去,虽然风险极大,但也能给李君腾出部署光州南迁事宜的时间,不然王绪一直在光州,李君每动一次,都会被裴横猜忌。

李君先唤来了王景辉,让他前往光州南境,等王绪攻破蕲州后,迅速赶往江州,寻找渡江工具。

“姑爷不怕他就此溜走吗?”郝刚有些信不过王景辉的人品。

李君呵呵一笑:“这家伙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

至于陈家三兄弟,负担就比较重了,他们需要尽快去劝说各家族长,让族长准备带领族人赶往蕲州。

徐文瀚对此破有异议,他觉得李君只想带走富贵人家,李君问道:“徐老可有办法在三天之内,将光州所有百姓聚集,而后一起渡江?”

别说三天,就是再给一个月,徐文瀚也办不到。不过这世间有一种行为叫随波逐流,倒是可以办到。

只要光州富贵一动,下面的百姓自然明白出了什么事,而且之前就有大批想要南迁之人,此刻禁令一解,他们必然尾随而至。

徐文瀚无奈,默认了李君的部署,带着陈家三兄弟亲自去劝说各家族长。

王绪攻破蕲州之时,就是南迁进行的开始,期间至少要备足十天的粮食,让军民有所饱腹,这是一个非常巨大工程,李君请来张睦,让他带着李怀让去筹备此事。

而李言则需要前去寿州,将李君在寿州准备的物资拉到预备地点,还要召回部署在襄州边境的军队,准备前去接手王绪攻破的蕲州。

一番部署下来,郝刚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也想领命一战,李君让他赶紧养好伤势,南渡途中,还要他帮忙保护好家眷呢。

“不知姑爷要小的保护好哪位娘子呢?”郝刚打趣道。

见他去了一趟寿州,倒是皮实了不少,李君摸摸他还未痊愈的伤口问道:“想不想吃点淮盐?”

“不用了,不用了!”郝刚连连摆手,“姑爷咱们还是趁机再看一眼光州的圆月吧,恐怕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缺角的明月点亮云中星辰,在主仆二人湿润的面庞洒下一抹朦胧。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在古代中元节不仅承载了丰收的喜悦,也是百姓对下半年的期盼,而如今这份期盼却被战乱抹杀成了最原始的求生欲。

“姑爷为什么要带百姓南迁呢?”郝刚望着星空,蠕动嘴唇,问出了他心中的期盼。以李君的谋略,本可以轻轻松松离开战乱的中原,可他却要托着百姓一起离开,这是郝刚心中许久的疑惑。

北人南迁带过去的不止是人口,还有生产技术,李君总不能告诉郝刚,自己是个死文科生,对于科技知之甚少,还要南迁的百姓去开发南方吧。

而且现在可不单单是两个州的百姓要南迁了,由于之前王绪的封锁,现在聚集在长江的流民恐怕有十万之多。如果不带他们渡江,这些人之后不是蔡州军的粮食就是他们进攻江南道的兵力。

“你就当姑爷我是个好心人吧……”

正说时,侯三悄悄潜了进来,追问李君何时才能带他离开?

如今虽说已用不上侯三传信了,可李君却觉得侯三倒是个挺可爱的人,不如先将他带在身边,也好打消他的疑心,免得他再惹出什么是非。

打发完侯三,李君睡了一个饱觉,散去近日的疲惫,迎来了新的朝阳。

王绪终究是信不过李君,派赵恒守在刺使府,监视李君的一举一动,说来也是滑稽,这个曾经为了红颜知己,出卖一城百姓的叛徒,如今却成了王绪最值得信赖的人。

“李司马这是要去哪?”守在刺使府的赵恒见李君带着郝刚出了大牢,追出来质问道。

“赵指挥使是吧?”李君仔细打量这个忠心之徒,竟生起了一丝怜悯,“刺使大人命本司马执掌一切南迁事宜,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本司马要去看看昨夜部署进行到何处了,赵指挥使若是信不过,贴身跟着便是。”

赵恒本想阻拦,可王绪给他的命令只是看着李君,并未说要限制李君的行动,只好一路尾随李君到了李言家中。

李家此刻聚集了光州各家姓氏族长,徐文瀚正和陈可礼劝说众位族长带领族人准备南渡,等李君进入大厅的时候,似乎还是没有一点进展。

众人不愿离去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一旦离去,要去何处谋生?其实说白了,就是舍弃不了现有的荣耀。

李君只能提供给他们两个方案,一是派人去蔡州请降,之后每年只需给蔡州提供钱粮,兴许蔡州会看在钱粮的面上,留他们一条生路。

这个提议当场被众族长驳斥,理由很简单,二州的粮食自给都不够,再给蔡州岂不是要饿死他们。

无奈李君又提出第二个方案,派信使向淮南道求救,想来高骈应该可以出兵,从蔡州虎口夺回本就属于淮南道的二州。

厅内顿时鸦雀无声,向淮南道求救的话,且不说要先问过王绪,再一个假若二州回归淮南道,那么淮南道就会与蔡州领土接壤,如今高骈有没有能力保护二州都不一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寻唐问宋》,方便以后阅读寻唐问宋第四十一章 一路向南,莫回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寻唐问宋第四十一章 一路向南,莫回头并对寻唐问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