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坎坷的会师

作品:寻唐问宋|作者:盼夏小师弟|分类:历史|更新:2020-04-24 14:46:33|字数:5836字

“不就是寻个人嘛,用得着这么大费周章?”张弛不屑道。

闻言,知柔厉声呵斥道:“不可无礼,夫人临摹此沙盘可不仅仅是为了寻找李司马和潮州百姓。”

张弛来岭南之前,常年都在知柔的马场为其训马,少与人接触,且又是热血方刚的年纪,还以为知柔训斥他是维护美妇的颜面,手上虽然极不情愿作个赔礼的姿势,嘴中却悄声嘀咕道:“难道还能用来观赏潮州美景不成?”

一二再出言讥讽,韦瑜的随行护卫早已看不下去,护犊心切的知柔见护卫已然有抽刀之势,忙急声呵斥道:“放肆!你这小儿平日里口无遮拦,本使念你父母早逝,无人管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日敢在夫人面前多番无礼,本使若不严加惩教,他日遭受口舌之灾时,本使已来不及救你!”

说罢,拎起张弛的招风耳,强势按在沙盘上空:“你自幼生长于朔州,也知晓咸通十二年(唐懿宗李漼年号)朔州暴发瘟疫,你族人及父母兄妹多数命丧,你可还记得当年朔州瘟疫持续了多久吗?”

不等张弛回想起幼时的生离死别,知柔悲泣道:“三年,整整三年,朔州城方圆十里草木一空,人烟几近断绝!州府郡县没有施救吗?朝廷没有调集物资救援吗?即是如此,瘟疫依旧持续了三年之久,你个黄口小儿若是能在三月之内控制潮州瘟疫,本使立马向朝廷请辞,将盐铁使的职位拱手予你……”

也正是在救援朔州的时候,知柔遇到了年仅十二岁的张弛,念及早年张家对自己族人的恩情,知柔将其带回了府中,算得上是娇生惯养长大成人的,岂有不知此刻的他,仍旧没有领悟韦瑜所建沙盘对于潮州瘟疫的作用。

猛力提动张弛的耳郭,知柔用竹条指向沙盘中的河流曲道,山川地势,悉心为其解释道:“州府暴发瘟疫,救治百姓是一回,更重要的是尽快找到瘟疫暴发的原因,以及寻找瘟疫暴发的源头。有了夫人这方沙盘,既可不必消耗过多人力就能找到瘟疫源头,而且还能妥善安置受难的灾民。更为关键的是,待瘟疫退去,还可借夫人这方沙盘指挥百姓迅速恢复潮州生产,不必拖累岭南其他诸州百姓生活……”

“妙哉,妙哉!”韦瑜拍手称赞已经解释到喘息的知柔,“没想到本夫人随意堆了一方沙盘,竟然被盐铁使解释的头头是道,韦瑜自愧不如,今日算是受教了。”

张弛再不懂人事,此刻也明白,韦瑜这是给知柔台阶可下,算是给足了他们二人颜面,不等知柔再行教导,忙俯身拜道:“多谢大人指教,多谢夫人!”

“倒是个机灵的小子!”韦瑜满是宠溺的笑道。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一旁坐看吃瓜的钟义德终于将近日诸事融会一处,明白师父此前对他说的‘此次封州之行,无论成败,必会收益良多’是什么意思了,仅眼前这两个大佬的道行,就够他学一辈子的。心念此处,不禁暗道:人比人,气死人,只恨爹娘不是龙啊……

其实龙不龙的倒不重要,韦瑜之所以能想到以沙盘救治潮州,究其原因还是她早年游历岭南诸州,对潮州山水的熟悉,以及韦氏族人在岭南诸州多有作坊经营,时常走动不可避免……(诶,怎么说着说着,好像又说回龙生龙了?算了,还是不打击自己了,继续吹牛吧!)

迫于暴雨不歇,众人担心坡下简单修葺的旧驿馆,护不住承担着潮州百姓命运的粮食,又冒雨下坡重新加固了一番。即使如此,还是被漫上堤岸的河水侵泡了好几袋粮食,于是又紧急修筑了几条水道,防止无故损耗,毕竟谁也没有把握在暴雨频多的季节结束前控制这场瘟疫。

次日,雨过天晴,万里碧空如洗,知柔暂代韦瑜调配驿馆内所有护卫,分为三批搜寻队,沿潮州的三大河流搜寻。加上张弛对众人马匹的调教,不到一个时辰,斥候就遇到了刁光胤派出去寻觅粮食的百姓,进而找到了分布在榕江两岸的潮州百姓。

这件事说来也巧,早先刁光胤得知李君要寻觅马匹,便吩咐出去寻觅粮食的百姓多加留心,而昨夜一场暴雨,将榕江两岸仅剩的食物全都泡了水,无奈刁光胤只好在东方刚发白的时候就唤醒众人前去寻觅粮食。途中有人听到了马匹陷入泥泞的嘶鸣声,便急速奔向高处眺望,正好看见了因道途泥泞而停滞不前的搜寻队。

起初众人还以为搜寻队是先前哄抢他们粮食的潮州守军,打算以人多势众,贼人马匹又陷入泥泞之际,报了抢粮之仇,顺便也能缴获几匹李司马急需的快马。可等众人摸近前,才发现这几人并非那些化成灰他们都能记得的潮州守军,一番询问之下,便开启了互帮互助模式……

潮州百姓居住的榕江江畔距杏黄坡驿馆直线距离倒不是很远,只是河流纵横交错,能走马的大道曲曲折折,在搜寻队连发三艘响箭的一个时辰后,韦瑜亲自率大队人马赶到。当她看见两岸密密麻麻的草棚,心中也是一惊,情况远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寻唐问宋》,方便以后阅读寻唐问宋第四十七章 坎坷的会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寻唐问宋第四十七章 坎坷的会师并对寻唐问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