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暗线

作品:皇上今天赐婚了吗|作者:裴行素|分类:古言|更新:2020-04-24 19:21:49|字数:8098字

正是为了查这些事情,徐霁二月才回到建康城。

他回到建康城之后,并没有什么时间先回个家同萧昀漱好好叙叙旧,他不得不连夜进宫向皇帝汇报他这些时日所查到的问题。

以儋州为例,这些年来在科举上的龌龊简直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

每年五月底,中央会把给予每州的保举名额及秋闱录取名额下放到各州,一般分到儋州,都是两个保举名额和一百三十个左右的秋闱录取名额。

保举名额是由学官和刺史共同订下的,儋州书院也会将这一年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列出来,作为参考对象。这个时候,就是儋州学生们各显神通的时候了,能送礼的送礼,能溜须拍马的溜须拍马,然后刺史就会安排学官“选”出最“优秀”的两名学生,成为保举人。

这些倒还好,至少都是儋州境内发生的,尚算容易解决,但秋闱录取名单上的那些考生所要费的功夫,那可多了去了。

那些考生或者是没能巴结好书院的师长而成绩不显,或者是不愿意在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仕途完全订下,或者家中资产有限,只能走秋闱录取,到建康城之后再自己搏一搏,但他们所想要做的,都是先上了那秋闱的录取名单。

毕竟上了录取名单,之后的路便容易得多了。

有的人只是为了多一点机会,想在建康城再努力一把,进入太学,比如王家大郎;而有的人,则是有了其他的门路。

这些人,往往都是离着保举差了一点儿的,而刺史正巧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大鱼,所以从儋州到建康城,就有了一条线。

当秋闱录取名单和这些考生的考卷被送到建康城之后,试卷阁当中就会有他的人,将这些卷子都准予通过。

其实将这些卷子换掉是最简单的办法,但因为前朝出过类似的问题,所以每个考生的试卷用纸,都是特制的,里头还有制造司特制的水印,若是试卷被换,一下子就会被发现。如果他们从根子上作假,直接把试卷换了,那这就会是最直接的证据了。

若说要叫人替考,让其他人代替那些考生去写卷子,偷偷换下一个两个尚有可能,若是要叫一百多个人都不是真正的考生,那动静未免也就太大了,到时候收尾可不好收。

儋州泉州这些破事之所以多年没有事发,除了根基深重,还因为他们做事滑溜的很,动静也小,从不给人留下把柄。

而到试卷阁之后,试卷阁往往会慢慢“审”,这样留给礼部仪制清吏司的时间就不多,那么他们审核的时候就会很潦草,很多问题都看不出来。而且试卷阁也会给仪制清吏司一些“好处”,当仪制清吏司的官员们收下“好处”之后,他们就不好意思催促试卷阁加快审卷速度,顶多是觉得试卷阁审卷子太慢,而且往往他们本身也不会审核的多仔细。

更何况,仪制清吏司里,也有儋州的人,自然也会帮衬着完成这些事,将这些事可能产生的漏洞收拾干净。

当那些考生进入春闱之后,因为每年的主考官都不同,所以并不能确定他们到底是否能合的上考官的眼缘。但每年跟着考官的评审组,人员却是基本定下的,只要能买通其中的一个,那么他们至少就可以往太学里塞进几个自己的人。

年复一年,时日长久,自然也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作弊体系,因为儋州之前向建康城输送过的举子,总会有能够接近中央权力的,他们又是依仗着刺史而活,必定也会帮着刺史行此不轨之事,毕竟他们是有把柄落在那些刺史手中的。

可是仅仅是一代代的儋州刺史,便能将这一切进行的天衣无缝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以接下来该做的,便是要查清楚这些刺史与建康城中某些权贵的关系了。

皇帝得到徐霁的回复后,很是满意。

徐霁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儋州诸事查的清清楚楚。一个世家出身的郎君,行事总还是要比寒门出身的子弟容易些的,虽说是个武官,但文事却也能做的好,真可谓是文武双全。

相比之下,谢育能打仗,但做这些事情,却还是差了些的。可辅佐未来的君王,若是要常伴君侧,更需要的,是徐霁这样的臣子。

约莫是对徐霁十分放心,所以查刺史与建康城中某些人关系的事,仍旧是落到了徐霁头上。

不过因为这些事情都可以在建康城中查探,所以徐霁的“病”,也是时候该好了。

徐霁回家之后,一个多月没见的夫妻俩很是“叙了会儿旧”。

毕竟“小别胜新婚”,两个人不过成亲半年多,这一下子就分别了一个多月,萧昀漱自然对徐霁是极挂念的。

各个方面都挺挂念的。

因着徐霁是在夜色中归来,所以回来的时候,萧昀漱已经睡下了。徐霁在净房中冲洗干净之后,便摸上了萧昀漱的榻,终于能抱着许多日子不见的娘子了。

萧昀漱迷迷蒙蒙中,就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因为这怀抱的气味像极了徐霁身上的,萧昀漱也就没躲开,全当自己是又做梦梦到徐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皇上今天赐婚了吗》,方便以后阅读皇上今天赐婚了吗第六十二章 暗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皇上今天赐婚了吗第六十二章 暗线并对皇上今天赐婚了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