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雷劈泰山

作品:独断大明|作者:官笙|分类:历史|更新:2018-11-04 00:14:23|字数:8180字

孙传庭做为‘首辅’,他的话基本一锤定音了。

朱栩心里大是爽快,没有毕自严时候那般的费劲,很满意的道:“嗯,那就依孙阁老所请。对了,张尚书说的也没错,有些事情不能公开来讲,但有些事情,必须要敞开来说,凝聚力量,持之以恒的去做,不能蛮干。”

孙传庭明白朱栩说的是这件事,这件事确实需要很多人来背书,篡改圣人经典,那是大忌中的大忌,需要小心翼翼的试探,徐徐图之。

“臣明白。”孙传庭道。

朱栩笑着,看着满桌已经凉了的菜,转头向曹化淳道:“撤下去温一下,对了,过几日朕要宴请所有在京的外国番邦的使臣,你让御膳房拿出一个菜单给朕看。”

曹化淳道:“臣遵旨。”

一干人看着朱栩,具是躬身,面『色』各异。

对于眼前这位陛下,是朝野最大的议论中心,什么样的话都有。

但亲近的人都知道,这位皇帝陛下,雄才大略,目光长远不说。为人处世,相当的……刻板。不好『色』,不好酒,不贪财,不爱古董字画,没有什么不良爱好,也没有什么特别爱好。

这是一个相当乏味的人,似乎除了政务,就没有什么值得他上心的。

琴棋书画,虽然用过功,但着实一般,文章,只怕连秀才都中不了。

但这样一个人,极其适合做皇帝,清心寡欲,克己复礼,从容大度,勤俭爱民,还有什么人,比他更适合做皇帝吗?

看着重新端上来的菜,一群大人们配合的拿起筷子,脸上『露』出笑容来。

朱栩吃着菜,语气轻松写意,道“见各国使臣,你们要是有时间,可以来看看,听听,听听另一种文化,对我们而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合适不过。”

孙传庭吃着菜,没有放下筷子,道“臣之前见过那个荷兰的使者了,他们在谋求独立,希望我大明帮助,至少,在西班牙的态度,希望保持中立。”

朱栩点点头,不意外,道:“他们买了多少东西?”

孙传庭道:“他们下的单子很多,意向更多,似乎还想看看效果。不过,臣已以内阁的名义,三年内,向他们采购一千万石的粮食,随时还会增加。他们购买了五十艘中舰,定制了两百门小炮,用来武装商船……”

朱栩盛汤,道:“恩,我大明贸易潜力巨大,好好挖掘,内阁看好皇家贸易商行,外事局等,要统筹规划,全心,庸吏去做。”

孙传庭应声,没有说话。

孙承宗给朱栩倒了杯酒,道“皇上,帅府正在加紧准备,战事随时都会开始,杨嗣昌那边的要求比较多,其他还好说,但是他想要辖制多尔衮。”

朱栩不意外,道:“按照规制,多尔衮归他调遣,这个没错,分错,让杨嗣昌拿捏,不要拘束太多。杨嗣昌也是久经战阵,要信任前线将领。当然了,大框架不能逾越,该有的控制力,不能丢。”

孙承宗道:“是,臣明白。”

气氛缓和,众人筷子动的比较密集了,汪乔年开口道:“皇上,大理寺希望获得一个权力,就是能够暂时停职一些,方便审理,否则地方难服,横生枝节比较多。”

朱栩喝着汤,道:“这个你们不合适,让刑部来,刑部在督政院或者内阁的同意下,对一些特定品级官员,可以停职调查,以让他们干预有司。”

汪乔年道:“臣遵旨。”

其他阁臣,六部尚书相继说话,都是平时藏着的话语,借着这个气氛,慢慢都说了出来。

朱栩挨个给他落话,让他们的心头大石落地。

这顿饭,吃了很久,君臣和睦,相处融洽。

不少人哈着酒气,理智清醒的在曹化淳的亲自陪送下,送出了宫。

朱栩心情欢畅,这些大人们也暗自振奋,各自回府,自是另一番不提。

朱栩晚宿在凤藻宫,李解语已经知道朱栩的安排,一边给他脱外套,一边道:“皇上,这样的安排,将来会不会不好收场?”

孙传庭做朱慈烨的老师,这个是对孙传庭的肯定,反向也是对朱慈烨的某种确定。

这种确定,对朝野来说都不是好事情,对中宫有嫡子,庶出的皇长子同样不是好事情。

朱栩松了松筋骨,道:“不是给烨儿,是给煓儿的,烨儿几个,就当做是旁听吧。”

李解语这才松口气,笑着道:“四殿下已经亏三岁,确实可以开蒙。”

朱栩坐到床上,开始泡脚,道:“新建伯朕观察了他几年,倒是可用,政院副院长,朕给他留个位置,下半年让他去。几个皇子的老师,还得从政院挑选。”

只要儿子没事,李解语这些不管,坐在他边上,道:“这几日进宫的人不少,连我这都来了几波人,都是想去参与征讨倭国的,臣妾已经拦下了,听说海姐姐那边有些为难。”

朱栩泡着脚,对李解语话心知肚明。虽然蒙古方面这才带队的是科尔沁大汗巴达礼,但军队是驻蒙大臣掌握的蒙古联军,不属于科尔沁,巴达礼命人来见海兰珠,怕是想让科尔沁参与,捞取军功与好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独断大明》,方便以后阅读独断大明第1325章 雷劈泰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独断大明第1325章 雷劈泰山并对独断大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