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三 急诊

作品:从良医到良相|作者:杨思大老倌|分类:历史|更新:2020-05-08 16:35:07|字数:4458字

又一天门诊快要过去了,向青山也累得腰酸背疼,刚刚喝了几口茶,就看见金老大夫匆匆而来,身后还跟着一副担架。

上两个月英国公生病时,向青山和他曾经一起共过事,看到他来了,向青山自然是起身相迎。

“莫搞这些虚礼”金大夫还连连摆手,招呼后边的担架赶紧过来,“病人是我发小,我实在是没法子了,赶紧帮我出出主意。”

这两天看的都是普通病症,现在来了个危重病人,李春晖和肖越兴趣大增,忙前忙后的帮着张罗。

向青山眼睛盯着病人看,这是个看上去约七十上下的老年人,现在他眼睛睁开着却人事不知,搬动他时一点反应都没有,基本就和活死人一样。

此时门诊基本结束,而这边又来了重症病人,言必实等四个坐堂都凑了上来,言必实还问金晃:“这是怎么回事?”

金晃说这老头是多年老友李封,今年六十九了,素有痰证,咳痰甚多。

前天他家办喜事,老头因心里高兴而胡吃海喝,完事感觉有点喝多了,自己上床休息,家里人都在忙也没注意到他,等到发觉情况不对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

“东流,现在这老儿瞠目不答,木讷如痴,不发热不呕吐不气急,我无从下手哇”金老大夫还招呼大家“都来看看,一起议议该怎么治。”

患者的儿子也是惊恐不已,不住给的在场大夫作揖,请求赶紧医治。

言必实是此地的首席大夫,算是半个主人,他首先撸起袖子上前诊脉,嘴里还给大家通报,脉象滑大有力,节律正常,当无生命之危。

“喂,老先生。”言必实还再次想要把病人给唤醒,记过毫无反应,在推了推病人的身子,还是毫无反应。

言必实还硬扒开病人的嘴巴,说舌苔厚腻满嘴痰涎,“这不可能是中风,而应该是个痰证!”

听了上述诊断,大家都一致公认病人得的就是痰证。

你看病人本来有就咳痰之症,现在脉象,舌苔都指向了痰证。

若是中风,必有呕吐;大喘气,或者头疼头晕的症状。现在一切中风症状都没有,且病人发病已历时两天,若要使中风,不是已经死亡,就是早该出现偏瘫的症状。

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言必实实的诊断非常正确。

就连作为旁观者的肖越都觉得言必实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医界有句名言,怪病多属痰证。他心里还在想,师傅是不是该用二陈汤了,这是治疗一切痰证的通用方,最为稳妥了。

哪知金晃一脸苦笑,说二陈汤他早就用过了,而且还用的是重剂,但毫无效果,这不想着向青山在,所以抬来找他会诊下。

“二陈汤无效?”肖越心里还一愣,他心底不由的泛出一句:“这该怎么办?”

大家的眼神都朝向青山看去。

而向青山的脑子自打病人进来,就一直在飞速运转,在结合言必实的诊断,他也认为病人得的就是痰证,但具体到那个部位,是寒痰还是热痰,他还要在进一步诊断。

万一是西医说的肝昏迷,或者是轻微的小中风也不一定。

肝昏迷指的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中枢神经失调引起的一些列病症。这是个很严重的病!

向青山走到病床前,先是凑到病人身边,仔细的嗅了下病人呼出的气,并没问到有烂苹果味,或者是大蒜味。

若是有,这就说明患者的肝坏了,影响了代谢。

向青山心里暗道:“不是肝病,那就好办多了。”

随后他掀开被子,抬起病人的一条腿,做膝反射实验。

言必实等看到向青山用用虚拳轻敲病人的膝盖,竟然还能自动弹跳,都觉得就很惊奇,更不解这种实验意味着什么。还都围拢在病床边上,想要看的更明白些。

而向青山却很明白,这说明病人的脑子没坏,一点都没坏!

排出了肝性脑病,小中风,那就百分百的说明病人得的就是痰证!

患者儿子看到向青山搞的一套一套的,周围的大夫也一头雾水的架势,还凑上来问:“我爹还有救吗?”

“放心,死不了!”

“哎哎,那就好那就好!”患者儿子乖乖的待一边去了。

再想到患者曾有暴饮暴食的经历,向青山在按压下病人的腹部,看看是不是患者是不是痰涎淤积在胃脘部。

刚一按倒患者心下的胃部,言比实就说了:“患者皱眉了!”

在绕着患者腹部按压一圈,都没任何反应,向青山还和言必实说:“我再按压下患者的腹部,你再给盯着。”

再一次确诊性的按压,烟必实说只有心口胃脘部分患者会皱眉。

向青山:“这是寒痰!”

“寒痰?”金晃还有些吃惊。

一般痰证大多以不寒不热的中型症状居多,最多也是痰郁化热,或者痰证夹风的风痰为多。痰蒙心窍,至人昏迷这很常见,但寒性痰证因其的确实少见。

且寒痰的话,这就意味着要给患者用巴豆或者是砒霜,这两味药真正意义上的虎狼药,服用后患者会有腹泻呕吐的副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良医到良相》,方便以后阅读从良医到良相一百五十三 急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良医到良相一百五十三 急诊并对从良医到良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