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海禁

作品: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作者:三千年大懒神|分类:历史|更新:2020-05-04 10:51:01|字数:4468字

转眼就到冬天了。

“夫君,昨日江内侍又安排了十万匹绢布。”苏南若美目含笑,嗔道。

王奇无奈道:“这才几两银子,值得你高兴么,有些金山银山老爷我不敢碰啊。”

上次江太监安排的绢布两个月就完成了,抛除纺织工人和纺织踩踏机,纯利润才不到一千五百两银子,毕竟只是布匹。这次换了十万匹绸缎面料,估计利润能有三千两。

苏南若不高兴了,恼怒道:“妾身就是喜欢赚银子的过程,每日巡视作坊有趣的紧,而且这银子不是源源不断的么。”

在苏南若看来,隔两个月就有两千两银子,那岂不是一年一万两?虽然她把银子都花光了……

王奇无奈道:“娘子啊,你谨慎着用银子,怎么还派人去我老家买田买地呢?”

前段时间,苏南若安排管事去平乡县买良田,了,现在王家已经是腐朽的地主老爷阶级了。

苏南若俏脸一横,认真道:“夫君你有几斤几两妾身是知晓的,除了诗才,你的学问一塌糊涂,估计跟妾身差不多。”

“妾身不指望做进士夫人了,更不指望做那几品命妇,只希望老家有几亩田做那地主婆。”话罢还暗自神伤。

王奇面有臊色,自个学问水平如何,这妇人朝夕相处肯定清楚,毕竟自个每天就没读过几本经书。

遂轻声安慰道:“老爷我胸有锦绣,凭那举人功名也能穿红袍坐八轿。”

苏南若懒得理会他的吹嘘,嘀咕道:“妾身看你连举人功名都是偷偷摸摸弄来的,名不副实。”

王奇这就生气了!怒斥道:“休要胡说八道,看看老爷如今的名声,流言蜚语传出去该怎么办。”

自个最多也就童生水准,可是耐不住别人觉得自己满腹才华,要是稍微有流言传出去,岂不是污了名声。

苏南若也知晓说错话了,娇媚道:“只是些闺房私话,妾身也是在作笑。”

你开玩笑开出实话来了!

苏南若说罢又在念叨家里长短,店铺收成如何,她的闺友昨日又来拜访了,她那里规模又变大了,夫君胡子该剃了……

王奇也听得津津有趣,每日空闲还不如听娘子讲些生活琐事。

……

前几日,浙江官场发生变动,胡宗宪升为浙直总督,督理南直隶、浙江、福建、广西、广东等地军务。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军事职务,就是来对付沿海小日本倭寇的。这倭寇真的该杀啊!

赵贞吉接任浙江巡抚,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二品。

总督和巡抚都不是固定职务,嘉靖帝的意思天下人都清楚,你赵贞吉就是用来制衡胡宗宪。说是浙直总督,其实主要是浙江的倭寇,总督衙门也在杭州。

大伙头上有四个衙门,浙直总督、浙江巡抚、布政司、按察司,且都在杭州。在杭州做官的人就更可怜了,四头大山压着喘不了气。

已经两个多月,王奇还没有打开局面,只是跟江太监吃了点肥肉,江太监倒是乐呵乐呵的。

织染局得利最小的两个人,恰恰就是江太监和自己。

利益最大的,自然就是胥吏背后代表的富商家族。

因为什么?海禁。

明朝阻止民间从事海外贸易走私,至嘉靖朝达到巅峰。

所以衍生一个海贼王——王直。不过这人现在在杭州府大牢关押,明年该问斩了。

王直少年有侠气,长大后就在沿海干走私,把货物贩运到日本。赚得盆满钵满,手下几千海盗。

于是这人灵机一动,招呼海盗打扮成倭寇,开始抢掠东南沿海。明朝是卫所制,调兵一百人得经过上面认可,明朝官员互相扯皮,人王直早就抢完东西走了。

他的目的很简单,要挟朝廷,建立通商口岸。可惜朝廷不吃这套,遂胡宗宪派俞大猷收拾王直。

海贼王就怒了,奋起反抗再外连小日本倭寇,搞得东南沿海一团糟,朝廷束手无策,毕竟对方实力有些强,海贼加倭寇。

最后朝廷只能行妥协招安了。胡宗宪带着王直的父老乡亲过来,开口劝降,说我们这就开放通商海口,你回明朝来享受生活吧,何必在蛮荒之地待呢?

海贼王感动了,泪眼蒙蒙上岸,胡宗宪紧紧抱着他。胡宗宪说,你去杭州拜见巡按王本固,他会安排好你的生活。

海贼王屁颠额去杭州,王本固安排好了牢房生活,就此落网。

到底是王本固听从了嘉靖帝的密信,还是招安从头到尾都是胡宗宪演戏,亦或者王本固蠢?

海贼王落网了,他的海贼势力自然不会再被朝廷迷惑,重操旧业勾结日本继续祸害沿海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海贼王能与嘉靖帝合作,那小日本就变成了大明的版图了,这是大明国朝吞并日本最好的机会。

怎么说呢?此人最大的过错就是勾结倭寇,劫掠百姓,可谓是恶贯满盈。但不可否认,这就是一代枭雄,明史中叶绕不过的人。

他的初衷就是朝廷啊,给沿海设置通商口岸呗,让我等海贼可以洗白,世世传承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方便以后阅读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第四十七章 海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第四十七章 海禁并对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