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头筹

作品:览清记|作者:张说怿|分类:古言|更新:2020-06-02 03:24:29|字数:4362字

知县似乎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向众人拱手道:“诸公,我这题目虽与时节不相衬,却是极有深意。”

他停顿片刻,接着道:“范公有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之不得志,正如秋夜之寒寂,然即使如此也应感怀君恩,不可有一日稍纵。”

裴琅听得腮帮子都酸了,尴尬得无所适从。他悄悄抬眼望了望,却见众人皆面露感动之色,赞扬道:“大人如此忧国忧民,真乃金坛之幸,朝廷之福。”

于敏中拿手肘碰了碰他,提醒道:“面上别表露出来。”

裴琅连忙收敛起情绪,加入了花式吹捧上官的队伍。

知县抬手示意他们安静,满面春风道:“过奖过奖,诸公也是心怀天下的人。既然如此,咱们就开始作文罢,有什么好句子都拿出来叫大伙儿品鉴品鉴,别藏着掖着。”

“是。”众人应声道。

裴琅拿起笔沾了点儿墨,却不知该写些什么。他扭脸看了看身旁的于敏中,却间对方也是一脸纠结。

“我写不惯这种应制诗。”于敏中低声对裴琅道。

裴琅回给他一个‘彼此彼此’的表情,而后开始拧眉沉思起来。

一根细细的檀香在炉子里慢慢燃烧着,袅袅烟丝随着微风腾起,又很快地消散了。一炷香焚烧过半的时候,裴琅的诗差不多就写好了。

他修改润色了几句便放下了笔,再看于敏中也已经完成了,两人互相交换着看了看,又各自删改了几处。

知县在位子上坐了一会儿便下来巡视了。他在各桌前一一经过,见有写完的便拿起来看两眼,时而称赞几声,时而提点几句。

走到裴琅他们这桌时,他见于敏中也在这儿坐着便问道:“敏中啊,你怎么坐这儿?”

于敏中拱手道:“大人见谅,只因学生的好友也在这桌,我不忍与他分离,这才坐在了一起。”

知县恍然大悟:“哦,哪个是你好友?”

“大人,便是学生。”裴琅道。

知县看了他两眼,若有所思道:“瞧着有些眼熟,是今科新晋的秀才罢,叫什么来着...”

“叫裴琅,是本县进士裴珲的胞弟。”于敏中替裴琅答道。

“哦,哦。”知县用扇柄拍着桌子道“想起来了,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呢,这兄弟俩长得还挺像。”

他见两人都写完了,便拿起他们写诗的那页纸品读起来。

“咦,这是谁写的?”知县举着其中一张问二人道。

裴琅看了看,见是自己的字迹,便答道:“学生不才,这诗正是学生所做。”

“好诗,好诗。行文典雅庄严,减一分则轻佻,多一分则老成,真是恰如其分,深得我心。”

知县夸赞完,便拿着这份诗作走到主案前对众人道“诸公,我方才寻到一首好诗,大家不妨互相传阅一番。”

说着便把裴琅的诗传了下去。众人挨个看过去,见上面写着几行刀劈斧砍般的楷字。

“这字不赖,棱角分明。”众人还未及细看便被这一手好字给吸引住了,待得细看时更是忍不住称赞有加。

只见上面写的是:

秋生天池外,浥露欲为霜;

云淡花无影,风清月有香。

枢衡烟起阁,黼佩夜生凉;

愧仰君王意,太息中夜长。

“好一句‘云淡花无影,风清月有香’啊,果然好诗。”众人交口赞道。

“我也觉得这句好。”于敏中笑着对他道“难怪人家常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想不到一别月余,阿琅的诗竟写得这般好了。”

“真有这么好么?我自己竟没发觉。”裴琅问道。

于敏中肯定道:“当然有。自古写诗作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进益的,等发现时早已不同往日了。别的不说,单论这首诗你就写得比我强多了。”

“连我这不应景的题目都能写得这样好,难得难得。”知县摇着扇子道“一炷香时间已到,诸公都放下笔罢,咱们把诗作都呈上来,排出个一二三名来。”

一排小吏鱼贯而入,把众人的诗作都收了过去,又开始按桌数誊抄了起来。

许是怕他们干等着无趣,知县提前叫人把阳春面端了上来。裴琅来了大半天肚子也饿了,举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

他吃了几口,见于敏中一动不动,便奇怪道:“你怎么不吃,还不饿么?”

“饿,可我不喜欢吃面。”于敏中摸着肚皮道“我哪怕饿死都不会吃面,要不你替我吃了罢。”

裴琅看了看面前的小碗,感觉这一碗的确有些不够吃,便问他道:“你真不吃?味儿还不错啊。”

“不吃。”于敏中摇着脑袋坚决道。

“那我可吃了啊。”裴琅把他的碗端到了自己跟前。

“你吃罢。”于敏中按了按肚子不叫它打鸣儿,小声抱怨道“这个王国中可真抠门,活该被贬到这当知县。”

“你小声点儿,别被人听见了。”裴琅四下看了看,见没人注意他们才放下心来。

等众人吃完,小吏们也誊抄得差不多了,知县便叫人收了碗筷,又往每张桌上都摆了一沓刚抄好的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览清记》,方便以后阅读览清记第七十二章 头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览清记第七十二章 头筹并对览清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