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孟子何时提出四端之说?

作品:儒神在上|作者:秋风揽明月|分类:玄幻|更新:2020-10-21 22:59:17|字数:8068字

这也是寒门子弟屡屡受挫的原因之一,他们没有好的文笔文墨等文宝,诗词文章哪怕写的不错,但是缺少了文宝加持文气,文气上不足,有时候就会被贵勋子弟的内容压下去,许多考官在审阅考卷的时候,往往也是先从文气入手,一篇内容不错,文气一般的文章,甚至比不上一篇内容一般,文气蒸腾的文章在他们心中的分量重。

虽然有诸多不公平的地方。

但这就是现状。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这个世界,对于寒门,总是充满了不公平的,其实不光是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世界,包括苏毅前世的世界,对寒门而言,同样是不公平的,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而是真的如此。

所以,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需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可以。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因故没来的考生,所有的考生都进入了考场之中。

上午主要是验证考生身份,考生入场,准备工作。

到了丑时一刻(下午一点十五)的时候,正式开考,一科两个时辰,会考到辰时一刻(下午五点十五)。

准备好一切之后,苏毅吃了一些干粮,喝了一些水,然后便开始小憩。

养好精神,才能够在接下来的考试之中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成绩。

很快,便到丑时了。

辰时的时候,贡院之中响起了钟声,这是提醒考生即将开始考试的钟声,让睡觉的考生赶紧的醒过来做好准备。

丑时一刻一到,试卷便分发了下来,苏毅则是填好了各种信息。

然后他开始审题。

第一道题如此写道: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这是大名鼎鼎的《两小儿辩日》。

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结尾处问道:“孰知日,何时近也?”

意思就是问,谁知道太阳在一天之中何时最近呢?

这个问题当年甚至难住过孔子,当然了,苏毅个人认为,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应该不是真的,估计就是后世人编写的一个故事,为的是宣扬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可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一天之中,太阳何时最大,确实让无数人感觉到头疼。

这牵扯到了复杂的天文学问题。

现如今,在天运大陆,主流的观点是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对面最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午的时候最热,太阳是发热的星球,自然靠的最近的时候,温度最高。

少部分人的观点是早上的时候距离地面最近,因为早上的时候,太阳看着最大,看着最大的时候,当然是最近的。

这是讨论了很多年的两种情况了,双方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观点。

“此题为海圣所出,海圣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苏毅不由自语道,他在草稿纸上写下了“海圣”二字。

先不管海圣的看法是哪一种,但苏毅有自己的看法,作为穿越而来的灵魂,虽然不是科学迷,但在网络发达的世界之中,对于许多的事情都是有所了解的,比如对太阳何时最大这件事情就有了解,这几乎是苏毅前世那个世界之中的一个常识问题,但在这里,似乎牵扯到了太多高深性的东西。

一天之中,太阳何时最大呢?

若是将天运大陆看成地球的话,那么天运大陆应该与地球一样,在特定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公转。

而实际上,在苏毅看来,天运大陆与地球确实是差不多的。

因为天运大陆一天也是二十四个小时,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分为春夏秋冬等等等等。

那么,天运大陆在公转过程之中的距离与太阳的距离,实则上就是太阳与公转轨道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如果按照年算的话,确实有一个最近点与最远点。

但若是按照日来算,这种差距实在是太小了,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因此,在公转的过程之中,按照年来算,有近日点与远日点之说。

但按照日来算,距离偏差忽略不计,应该是一样的。

所以。

苏毅的答案是“一天之中,距离是一样的”。

做完这道题之后,苏毅开始看下一个题,下一个题乃是算术题,如此写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儒神在上》,方便以后阅读儒神在上第61章 孟子何时提出四端之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儒神在上第61章 孟子何时提出四端之说?并对儒神在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