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觐王·强龙之首

作品:帝国神纪|作者:本天成|分类:历史|更新:2018-11-19 22:00:24|字数:4616字

二人酒楼分别之后,少年自称去禀报秦惠文王,张仪则心『潮』难以平复,返回自己的客栈和大花狗做伴。

翌日,少年特意遣车专程前来接张仪觐见秦王。

但见一人策驷马之车,拥大盖,华贵异常,张仪见状大惊,惧不敢登车。

按照周礼,驷马之驾乃是诸侯的仪仗规格,春秋时代固然是已经礼崩乐坏,但是就他一届草民,竟乘坐如此尊贵的车架还是不太合适的。

少年百般扶他上车,他仍是连声推辞。

那绿袍少年只好说道:“昨天我向大王禀告先生的情况,王大喜过望,特地遣重臣车驾来接先生您”。

“虽是如此,但如此仪仗,鄙兄更是不敢沾染”。

那少年笑道:“兄在山中修行良久了,今周室衰微,原武王所分封的八百诸侯,弱者纷纷消亡。如今中华大地七雄并立,你征我伐,正是求纳贤士之际,无论是各国大王,还是大名鼎鼎的四君子,为了表达对人才的重视,常用自己的仪仗接人,这也不是什么奇闻了”。

他见张仪嗫啜不语,又继续说道:“兄博览群书,岂不知文王为太公拉车八百步,太公保周八百年之事?”

张仪虽然连声称自己难望太公项背,但还是禁不住少年苦劝,眼见就要当误了时辰,也只好喏喏登车。

一路之上张仪算是见识了秦国的强大,百姓数量之庞大、宫殿之巍峨令人惊叹不已。

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下无数台阶,仅仅登上这些台阶就要花上半天的时间。

台阶之上是林立的披甲武士,他们披坚执锐,如若临战,成方阵伫立在台阶之下。

将军们立于和大殿更为接近的地方,负责检查上殿人员的武器。

秦国的传统之一就是严禁勤王之人携带武器,无论官级大小,就连皇帝最信任的人也绝不允许。

张仪本料想那绿袍少年回陪他上殿面圣,岂料这回轮到那少年百般推脱,口称自己还有其他要事,不便随他上殿。

无奈之下,他只好孤身一人登上台阶。

秦宫殿高宫深,张仪只见得满朝约有数十人,左侧武将林立,右侧则是众多文臣。

台阶之上一人端坐在游龙桌案之后,头戴冕旒,着黑袍,面目清秀,只是个青年的模样。

张仪远远来到阶下,也不下跪,只是深鞠一躬,唱:“草民魏人张仪见过大王”。

秦惠文王居高临下用目光审视着这位比自己还年长的青年人。

少顷,才将手轻轻一抬道:“不必多礼”。

“谢大王”。

“孤听闻先生早年拜在当世奇才鬼谷子门下修行,想必应是孙膑、庞涓一样的不世奇才,今远道来我大秦,必有所教于寡人!”

“大王过誉了,小民不才,未能修得孙、庞二人的兵策战法,也不懂什么布阵之术”张仪开始卖起了关子。

“哦?”

秦惠文王心中顿生窦疑。

见到秦王表情出现了变化,张仪这才缓缓说道:“草民跟从师傅主要学习的纵横捭阖之术,单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顶的上十万雄师。”

惠文王见他年纪不大竟然口气不小,心中反而到添了几分好奇,伸手一招,让他近前说话。

张仪向前十步,撩起衣襟,颇为谨慎地跪坐下来,开始大谈起自己的连横之道。

秦惠文王年少继位,刚刚清除商鞅一干重臣的影响力,稳定了自己的绝对权力,正想效仿齐桓公,做上一些大事,成就一番伟业。

而如今他的邻居魏国几番袭扰秦国疆域,大肆占领河西之地,着实让他恼火,张仪在他面前提出连横强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正中下怀。

就这样二人谈了好一阵时间,秦惠文王虽然觉得此人年纪不大,但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所言之事甚是动人,暗揣此人可用,但却不可全信。

于是开口到:“爱卿一路奔波来我秦国,看得出先生为秦国之大业殚精竭虑,论先生之五车之学,定非几日几夜便能教会寡人的,不如先生先回府去歇息,明日咱们再论国策。”

张仪正在思考自己该去哪之时,秦王将手一挥,一个近臣模样的人走上前来,俯首听命。

“以客卿之礼待张先生,安排这位他去府邸安住”秦王朗声说道,既是给张仪听,也是给大殿上的群臣听。

这样一来就轮到张仪吃惊了,“客卿”乃是一个外国人受到本国的最高礼遇了,固然最终受到拜封丞相的人也是有的,但仅凭初见便能谋的客卿职位的人却是极为罕见的。

虽然“连横”之策深深打动了这位年少的君主,而秦惠文王并没有真正许诺张仪客卿之职位。

毕竟秦作为河西大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兵戈之利,压服各国,所以很难相信真的仅仅凭借一个人的口才便能屈一国之兵。

张仪退下朝来,早寻不见了那神秘的绿袍少年,一身痛快话无人诉说,更不能向朋友称谢,他怏怏不乐,却只能尽力平复自己面圣的澎湃心『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神纪》,方便以后阅读帝国神纪第七十章 觐王·强龙之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神纪第七十章 觐王·强龙之首并对帝国神纪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