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三奇门

作品:帝国神纪|作者:本天成|分类:历史|更新:2019-01-18 13:19:38|字数:5204字

秦帝国大军神秘消失证明是保存实力之举,引诱亚历山大的远征军孤军深入,以断绝其后撤之路。孤傲的秦军通过与当今最强人类部队的接触深深意识到,仅仅凭借一方之力是无法与强大的希腊半岛联军相对抗的。

最好的办法便是听从张仪的意见,抛弃一城一地的争夺,重聚大周时代之荣光,合力抗击外族侵略。

这却需要极大的勇气,鬼谷子的阴阳五行之阵法要求五路诸侯恪守“金、木、水、火土”五个方位,而地点却在楚国境内,秦帝国为保证战争潜力不得不放弃自己若干城池的防守,将主力部队寄居于南楚地界,这显然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对盟友的超常信任。

一旦联盟之内有人心生异念,则大秦帝国之江山难保!

可以想象得到秦昭襄王嬴则和他的母亲宣太后做出决断之艰难,最后选择了张仪的策略。

秦国做出了最为巨大的让步,并且承担了无比巨大的风险。

此时,五行之阵已立,秦国黑色军团的出现使得战场的形势再次改变,此时西线的防守已经相当薄弱,只有少量的散兵、弓箭手集群和投矛手部队,完全不能够抵挡数十万秦军在正面上的攻势。

亚历山大很快得到了这个信息,此时的伙伴骑兵已经再度陷入与燕军和赵军的胶着战之中,如果给予他充足的时间,相信两路以骑兵着名于九州的诸侯军队仍然不是亚历山大的对手。

而鬼谷子策略的绝妙之处是总是利用空间上的距离差牵动这支“无敌”的部队左支右绌,空耗其强大的力量。

很明显马其顿人绝不能够放弃自己的西线,丧失防线的后果不仅仅是面对来自后背的攻击,就连最后撤出战场的余地都不复存在了。

亚历山大山大只好再次放弃东部的胶着战,分出一部分伙伴骑兵赶往西线,而他权衡利弊所能带走的士兵进一步减少,大约只剩下三千人左右。

秦军已经投入了对于西线的进攻,黑色大军的中央,竖三柄大旗,右一柄为篆书“秦”字,中一柄乃是黑色玄鸟图腾,左一柄上书一个篆字“白”,可见秦昭襄王敢于使用年纪尚少的白起作为主将,秦主西方、属水德、崇黑色,听五行阵之调遣,据说此乃源自秦文公在狩猎之时捕获一条黑龙之缘故。

后有《郊祀志上》得证:“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擒黑龙,获黑玉,此其水德之瑞。“

古希腊式的战士精神再一次闪耀出光芒,仅有不足千人的散兵阵线和两千名远程射手列阵整齐,明知将在更强的秦军打击下生还无望,却也拼尽最后的生命堂堂正正地一战!

大量的秦步兵丝毫不含糊,仍旧不配头盔,不着金属重甲,也无两翼骑兵和战车之掩护,而是由强弩手大大咧咧径直走到阵前,发射集群弩箭!

表面上看似粗劣的战术指挥,却恰恰再一次展现了秦军作为“虎狼之师”的勇狠王霸之势,秦兵之中无一人贪生怕死,数百人为一列的弩阵在发射箭矢的同时,也遭遇到亚历山大西线的波斯、底比斯射手和投矛手的攻击,大量的士兵头部中箭、前胸被长矛贯穿,而后续而来的秦兵仿佛视若无睹,若无其事般径自上前放箭,附着着死神的尖矛利箭从耳边、发髻擦过,双方士兵却杀红了双眼,在肾上腺素的爆发之下,神色自若!

两方就像是按照约定俗称的规矩一般,实施最野蛮的搏杀,缠斗了一段时间之后,人数和精准都不及黑色军团的马其顿散兵全灭,而不愿后退的底比斯人和受到感染的波斯人也纷纷被强弩手射成了筛子。

亚历山大的西线已经被摧毁,秦军在之前一些列战役之中损失的骑兵和战车的缺陷在此时显露出来,他们无法通过快速的穿插扩大战果,但缓慢而坚定的推进更显得士气的坚定和充盈。

整个西线此时已经被一片黑色的壮硕身影所掩盖,精壮的西北汉子,一齐以铜戈击地,高吼秦腔,唱曰“风、大风……”。

根据张仪曾经的说法,此“风”并非后人们想象的那样高雅。

前有《左传·僖公四年》中记载:“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其实是牛马不能交配之意。《尚书·费誓》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最接近的便是“操”之意,)由此可见所谓之“风”乃是现在口语之中最常用、最通用的那个脏字儿。而以数十万之众狂呼此语,犹如面对铺天盖地涌来的杀人狂徒,其造成恐怖的震慑可想而知。

万分焦急的亚历山大驰援杀到,伙伴骑兵用数千的人的数量斜插秦军,向前“钻进”的庞大阵列。

照理来说精准的秦弩以超密集的近距离发射,击倒一马当先的亚历山大近乎百分之分的概率,而就在万箭齐发的时刻,亚历山大纯白色的胸甲爆射出太阳耀斑一般的光芒,直刺所有人的双眼,似乎有一种奇特空间效用出现了,上千支弩箭的轨迹被弯曲,竟然没有一只能够命中伙伴骑兵的先锋部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神纪》,方便以后阅读帝国神纪第324章 三奇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神纪第324章 三奇门并对帝国神纪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