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接连而逝

作品:红楼翰墨|作者:翡瑜|分类:历史|更新:2020-10-22 06:39:05|字数:7336字

陆璟解决了和宝琴的婚事,又安抚好黛玉,随后想了想又给宝钗写了封信。

薛宝钗正因陆璟和宝琴的事而感怀自伤,收到信后立刻打开观看,只见信中写道:

自遇芳卿,惊若天瑶,自此神魂飞荡,晓夜思量。月前蒙卿不弃,订盟白首,意婉情长,至今思来犹自欣喜若狂,更兼思卿之心,与日俱增,恨不得筑金屋玉楼,以纳奁仪,奈何阴差阳错,有负芳忱。

望宝卿万万保重千金贵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倘若鹊桥之路一通,自是如梦佳期之时。

鸿雁传书,不能多作寒暄之语,天涯海角有穷时,思卿之意无尽处。

宝钗看完信后,立刻转忧为喜,又喜极而泣,反复诵读多遍,仍不舍放手,尤其每当读到‘宝卿’二字时,心中更是甜蜜不已,翻阅半晌方展开鸾笺,提笔写道:

兰草多幽芳,深闺春昼长。

慕郎安玠貌,羡君锦绣章。

愿为箕扫妾,终身奉羹汤。

寸心诚已许,合卺何日偿。

可怜香被冷,空使盼东墙。

相见会有期,相思各一方。

池上有并蒂,怜彼菡萏香。

不如凤凰鸟,云路双翱翔。

君既言佳期,白首效鸳鸯。

妾心匪比石,妾志凌秋霜。

漫恨无多路,与君和酬光。

今喜鸿雁来,使妾一涕滂。

写毕即封,付与莺儿,让她交给传信之人。

莺儿走后,薛宝钗抱信犹自回味良久,随后才恋恋不舍的收起,找到薛姨妈,劝她早日到潘家下聘,定下薛蟠与潘月娘的嫁娶之期。

薛姨妈思量许久,耐不住宝钗劝说,最终同意下来,定下吉日进行纳吉、纳征,然后两家再议婚期。

陆璟接到宝钗的回信后,一时涌起无限的感慨,美人恩重,自己如何能够辜负,不过此事还需慢慢筹划,随即将宝钗的书信交予英莲保管,便将注意力暂时放到进京的甄家身上。

上元节之后,甄太妃就身体欠安,进入二月其病情更加严重。

元雍帝见此情况,便急招甄家入京探望老太妃,两日前甄家家主甄应嘉已经入京。

陆璟虽然不知道甄太妃所患何病,不过根据记忆,基本上可以断定甄太妃难以撑过三月,甄太妃一倒将引起连锁反应。

首先甄家将失去京中最大的靠山和护身符,没有甄太妃在,太上皇对甄家的情分只会与日递减,皇上随时都有可能会对甄家动手。

其次与甄家关系紧密的贾家、王家、南安郡王、三皇子等势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靠甄家财政支持的南安郡王。

最后便是宫里的元春失去甄太妃的支持,处境将更加艰难。

南安郡王、甄家等势力自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大家都在关注甄太妃的身体情况,如今京中的局势颇有一触即发的意味,若是甄太妃无事则罢,一旦甄太妃身死,皇上但凡有任何动手的意思,恐怕南安郡王等人也不会坐以待毙。

陆璟打算趁此机会看看甄家及勋贵如何应对眼前的形势,以便日后行事。

三月二十日,宫里传出消息,甄太妃已薨。

同时元雍帝传出谕旨:凡勋贵诰命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当天又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之家,三个月内不得婚嫁。

陆璟闻听这两道旨意后,心道果然的同时也暗暗惊讶,当年读书时不明其意,现在才发现元雍帝这道旨意给了已逝的甄太妃极大的哀荣,为其举行国孝祭奠。

一般后宫中只有皇太后、皇后这个级别的人薨了,才有资格举行国孝,看来皇上为了稳住眼前的局势也算是煞费苦心。

甄家并未被甄太妃死后的哀荣所迷惑,甄应嘉、甄应毓兄弟两人都有些惶恐不安,知道皇上顾忌局势和名声不会立刻对付甄家,但等这段时间过去,必然会出手,因此两兄弟积极奔走,四处联络送礼,试图挽救甄家危局。

贾母对甄太妃之死则是暗暗叹息,如今贾家又少了一个重要助力,贾家的权势不可避免的会再降一步。

如今谕旨即下,贾母只得带着邢夫人、王夫人、尤氏、许氏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能回府。

贾家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便将梨香院中的芳官、蕊官等十二个女孩子遣发,或放出去,或赐给宝玉、湘云、宝钗等人。

甄太妃灵柩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

这陵离京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宁荣两府都要随行守制,家中无人主持,因此两家计议,便报了尤氏产育,将她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务,又托了薛姨妈在园内照管探春、湘云等姊妹丫鬟。

陆璟因属文官,如今又赋闲在家,故无需随灵入祭,每日除了关注甄家的动静外,就是监视贾敬的一举一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翰墨》,方便以后阅读红楼翰墨第二百七十九章 接连而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翰墨第二百七十九章 接连而逝并对红楼翰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