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慧眼如炬

作品:红楼翰墨|作者:翡瑜|分类:历史|更新:2020-11-08 07:04:29|字数:6152字

陆璟见屋内没有外人,就为几人简单地剖析道:“本朝官员俸禄较低,像我如今官居五品年俸仅八十两,禄米仅八十斛,若单靠俸禄根本无法维持咱们家的开销,朝中大多数官员也是如此,人口少的也只能维持日常家用。”

“但身在官场,本就开销极多,这点俸禄连请幕僚都不够,更别说出席各种交际活动、逢年过节基本的礼仪走动了。”

“延康朝时的徐正渠大人,曾官至湖广总督,身居一品,平素清廉自守,从不收受贿赂,日子过的极苦,平常只吃馒头咸菜,其在任上去世时只留下一身破旧的官服,再没有其他财物,其葬礼还是当地百姓凑钱为其治丧,他算是清官的榜样。”

“因此做官要么做清廉自守,要么贪污受贿,除非家底殷实,不需要靠俸禄就能过的很好,否则这二者总要选择其一。”

林黛玉听后更加不解,不禁问道:“我看外贾家除了年俸外,还有蔬菜烛炭银和灯红纸张银等其他收入,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能贴补家用,还有朝廷为何不像宋朝时给文官更高的俸禄,以养其廉洁?”

陆璟解释道:“武勋的俸禄确实比文官高数倍不止,王爵仅年俸就有一万两,公侯也是数千两,但只是勋贵有这样的待遇,实际上武官的俸禄只比文官高一点而已,像五品武官,一年也只有九十两银子,九十斛米的俸禄。”

“至于提高俸禄之事,比较复杂,实际上这些年官员的俸禄一直再提高,不过比着开销依然是杯水车薪,主要是朝中财政一直比较困难,现在京中各部仍欠着不少官员的俸禄。”

陆璟说到此处,心中突然有一个猜测,估计此次巡查过后,皇上会实施养廉银制度,以安抚百官。

陆芷瑜点头道:“怪不得贪官那么多,朝廷这么做就不怕那些官员心怀不满吗?”

陆璟答道:“妹妹这句话倒是问到点子上,朝廷用人自然要给好处,但没有那么多钱,就只能给权,他们手中有了权,就能自己去搞钱,要么收受贿赂,要么搜刮民脂民膏,这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林黛玉蹙眉道:“可他们靠贪污受贿得到了好处,岂不是对朝廷更加不利?”

陆璟解释道:“此事有利有弊,但对朝廷而言益处更多,因为是朝廷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为了保住权力,保住这些好处就必须维护朝廷的统治。而且只要官员敢贪污,朝廷就握着他们的把柄,他们也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况且若是人人都是清官,深得百姓拥戴,一旦直言强谏,和皇上发生冲突,皇上想罢免他们就需要考虑民意,有时还不得不让步,这时候就需要利用贪官出手,替皇上办事,铲除异己。”

林黛玉听到此处,眉头更加紧蹙,问道:“可如此一来朝堂内外贪官横行,百姓深受其害,朝廷就不怕激起民愤吗?”

陆璟抚平黛玉的眉头后,继续道:“朝廷也不会全部都用贪官,自然要用一些正直清廉的大臣,同时这也是朝廷为何要派巡查御史去整顿吏治的原因,既要用贪官,也必须要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民心,巩固政权,但反贪官并非单纯地去除贪官!”

“这是为何?将贪官都除尽岂不是更好!”黛玉惊诧道。

陆璟摇头道:“夫人这话就有些幼稚了,十官九贪,若是将贪官都除尽,谁来替朝廷办事,而且那些贪官在位多年已经是只肥鸭子,若是除去,会再来一批空肚子的鸭子,依然会食民而肥,对百姓更加不利,因此只能定期清理一批,以杀鸡骇猴,刀悬在头上而未斩下时,才最有震慑力。”

陆芷瑜不解道:“那被清理的贪官心里岂不怨恨,而且朝廷定期都要清理一批,谁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他们难道就甘心被当成养肥了待宰的鸭子?”

陆璟点头赞道:“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就牵涉到朝中的政治斗争了,一般被除去的贪官,要么是不听皇上话的贪官,要么是没后台,又引起极大民怨的贪官,要么是有些朝臣要清除异己,除掉敌对势力的贪官。”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严惩几个贪官,再大力宣传,让百姓都知道朝廷对贪官深恶痛绝,就能平息民怨,百姓也会认为做坏事都是那些贪官,而朝廷会为百姓做主,从而就会更加拥护朝廷。”

“这不就是专门做戏,糊弄百姓吗!”陆芷瑜气恼道。

林黛玉敏锐的察觉到陆璟话中的含糊之处,于是问道:“处置了那些官员,他们搜刮的民财是否会还给百姓?”

陆璟赞许的看了黛玉一眼,肃然摇头道:“自然不会,地方上会截留一部分,剩下的大多数都会充实国库。”

林黛玉神情忧郁道:“妾身听来怎么感觉朝廷似乎有意要养这些贪官?”

陆璟赞道:“夫人一语中的,自古以来再圣明的皇帝都会养一些贪官奸臣,利用他们培植党羽、清除异己,用不到时就会杀大贪大奸以平民愤,没收其财以充实国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翰墨》,方便以后阅读红楼翰墨第二百九十四章 慧眼如炬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翰墨第二百九十四章 慧眼如炬并对红楼翰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