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战后的旨意终于送达

作品:战神文鸳|作者:永远乐观|分类:历史|更新:2020-07-20 07:10:11|字数:4696字

几天后……

旨意终于送来了,金陵传令使拿到旨意开始一刻也不敢停下而来……

传令使到达城门处需要通报,验明身份才能进城传旨。这时传令兵刚好可以提前到文鸳的帅府报信,让文鸳做好准备事宜。

虽然没什么可准备的,但这好歹是个钦差,所以派人出迎引路还是很有必要的……

“…………骠骑大将军文鸳功绩可惊天地,忠心可昭日月。朕对爱卿感恩挂念之情无以言表,但西北战事初定,还望爱卿能心系百姓疾苦,不辞辛苦,暂代西北军政事务。现先赏赐爱卿黄金千两、锦缎千匹、女乐百名。等等爱卿放下西北一切事务回到金陵之时,另有封赏!钦此……文鸳接旨……”

“臣接旨……”

圣旨一共有三道,文鸳的个人功绩念完了,还有几十万大军的功绩……

特使接着念第二道:“西北帅府所辖众将听旨……”

“末将等听旨……”

“…………西北垂危之际,幸得文鸳将军统帅三军击退贼军、收复沦陷城池,平定战事。这不仅是统帅的功劳,也是三军将士的功劳!凡西北帅府上报的功绩,只要核实无误一律准奏!至少将升一级,兵赐钱粮!西北帅府对宇文珏、王勇等原西北将领的嘉奖意见,朕也准奏。海雄、王显等金陵将领回京后另作封赏……归属于金陵的将士即刻班师不得有误。钦此……统帅代众将接旨!”

“臣领旨!吾皇万岁……”

“西北政务大臣文鸳听旨……”

“臣听旨……”

“…………关于文爱卿上奏的西北实际情况,中书省参议院结合朝廷实际给出战后指导意见如下:空缺的六品以下文武官员可由帅府自行任命;六品及以上、四品以下文武官员由帅府上奏交参政院审定;从四品以上的文官由朝廷指派接任;从三品及以上武将官员由朝廷指派替补接任…………对于募集兵勇、恢复经商贸易、官道改制、减免税赋……等具体指导意见另附详情,请据实参照执行!钦此……代理政务大臣文鸳接旨!”

“臣接旨……”

三道圣旨,把西北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涵盖了。文鸳依然是武将之首,职衔不能进但皇帝必须要赏赐,所以只能赏赐是金银美女。

三军将士打了胜仗也必须要赏赐,但几十万大军要赏可是天量的数字。所以赏赐一般都是功劳簿上记上一笔,职级上去了,军饷也就多了。日久天长,当兵越久获得的钱就越多,所以士兵离役就要慎重考虑。这实则就是一石三鸟之计,既减轻了突然的税赋压力又避免了国库空虚还把士兵捆绑在了战车上。

在战场上就是这样,你可以欠饷,但你不能不发饷;你可以拖,但你不能忘。发粮饷时间永远准时准点,突然遇到军饷周转问题就可能激起哗变。

故意在发粮饷的时候不守时和功劳簿其实就是同一个概念。如果把一年所需要支出的功劳赏赐一次性发下去的话,国家财政可能会崩溃。但如果分摊到每一年,细水长流,既留住了身经百战的老兵和将校,又能让国家财政不会遇到麻烦,还能不激起兵变。

海雄马上就要走了,而文鸳还需要在西北处理好防卫事宜才能接受别的安排。

两人趁着四下无人聊起话来,可能是道别……

海雄竟有些愤慨:“兄弟,你我虽有职级之差,但患难与共。如今皇帝这般对你,我心中竟生出愤慨。不为别的,就是觉得皇帝不该忌惮于你,你我都是忠臣,在战场上替国家出生入死,险象环生……皇帝这种态度岂不是让你我寒心?”

“现在幸好没有旁人在,此话以后不要再讲。皇帝陛下多疑,可能还偏信制衡之法,这些都不是坏事。陛下只是想稳固江山罢了。你我虽然忠勇,但毕竟我成名时间尚短,日久天长,以后我文家是忠臣还是奸佞,皇帝自然知晓。”

海雄欲言又止,可能是看见文鸳坚定的眼神不好再说什么,但还是接着问了一句:“那我回京以后,需要我做什么吗?”

“无需做什么,我只有一个问题想问兄长一个问题?”

海雄:“你问……”

“实不相瞒,现在我创建的经商网络和情报系统都有了惊人的发展。如果不出意外,过不了几年,我将会是整个齐国最富有的人。此举虽然是准备自保和应对突发战事,但如果以后皇帝陛下知道了,陛下可不会觉得我是想要自保或者为国解忧。为官经商是大罪,陛下如果觉得我企图谋反,我文家上下必被诛灭。我想问……如果以后事情真的到了覆水难收的地步,兄长能不能帮我保全一个无辜之人?”

“此人是谁?”

“如果皇帝以为我准备举报造反,我父亲、姐姐;府上亲人、眷属;我近身护卫、亲信都断无生路。但有一个人能救,那就是小月。”

“小月?就是你那个亲信乐鸯姑娘?”

文鸳一脸错愕:“诶?你怎么知道她的真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战神文鸳》,方便以后阅读战神文鸳第127章 战后的旨意终于送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神文鸳第127章 战后的旨意终于送达并对战神文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