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城阙辅三秦1

作品:朝歌遗事|作者:1狗|分类:古言|更新:2020-07-10 20:18:44|字数:4286字

经过好一番折腾,三个落汤鸡终于回到了岸上。船家拧着衣服上的水抱怨,“几位公子可吓死老朽了!你们若出了事情,老朽一家老小都得给你们陪葬!”

商元祗连声道歉,又多掏了几两碎银子,好说歹说终于劝住了气愤的船家。

纪若望在商元祗看不着的暗处狠狠捏了纪若珽和纪灵枢的腰眼一把。

劝住了船家,商元祗几人走在回去的路上,商元祗忽然感到耳边一阵风吹过,他回过头,似乎看到了鹿黍离在桥上走过,鹿黍离身边站着的似乎是那日同席的某一位举子。

不过很快,这些举子就可以被称作“大人”了。

出征的日子来得很快,邱临风作为何闻道手下五校尉之一,同何闻道一起首先到山南道,而后带兵直取潼关。

去往山南道是因为何家发自荆州江陵,至今何家在江陵的本家仍把控一方,何闻道极为谨慎,此时正是他与陈守礼斗得势同水火的时候,也只有动用何家在山南的亲兵,才能让何闻道相信自己的战绩没有被别人动手脚。

这次负责调度粮草的是状元郎林愈,林愈虽然不曾出身华族,但是据说他是淮南王商梓挑中的上门女婿,淮南王商梓把控徽州以南一带的商路,今年南方旱情稍缓,足以保证粮草顺畅。

其余举子也各作了安置,纪若珽如今身份特殊,并且太子大婚要忙的事项繁多,纪钧不在,纪若珽作为能主事的亲家,要忙的事情也不少,暂时未做任何安排。

商元祗最后一次检查好了举子的名单,确认没有问题,将诏书传了下去,然后动身去宣室殿给商桓请安。

这些天商桓清醒的时间愈发地少,一般中午过了才起,商元祗也改变了自己的作息配合,早上先在东宫处理一段时间的政务,到了午膳时间再去请安,如果可以再和商桓一同用膳。

在宣室殿门口商元祗遇到了同样前来请安的德妃母女,不过她们已经出来了,商元祗原本想避开二人,但是距离太近躲不开了,只好向德妃行了礼,德妃无意和他多说,三人就此别过。

曹德祥刚送德妃母女出门,就见到了商元祗,连忙请商元祗进去说话,这位宫里的老人几个月以来已经老得不像样了,商桓这些天会突然陷入昏迷,这些消息自然对外是要封锁的,为防止消息泄露,医正张百年已经在宫中留宿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了。

宫外有流言暗中滋生,太子殿下的婚事之所以这样匆匆定下,就是为了给商桓冲喜。

群众对于真相究竟如何毫不关心,只有站在风眼正中的寥寥数人知道,这门婚事是早就订下的,商桓之所以现在才公布,不过是为了堵悠悠之口等纪若珽中举,以防世人说他靠着妹妹的婚事入仕。

“来了?吃过了吗?”商桓躺在榻上,眯着眼问商元祗。

“禀父皇,还未用过。”

“平日处理政事要紧,也不要亏待身子。”商桓看起来没有打算留他用膳的意思。

“是。”

商元祗突然有一点难过,这种看着商桓一天一天颓靡下去的感觉或许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最小的时候,他会怨商桓只对他严格,其他兄弟姐妹在御花园中捉迷藏的时候,商元祗只能在商桓的书房里透过窗看着;再长大些,每当他出现在其他兄弟姐妹面前,迎接他的总是他们的退让;再后来,商元祗就习惯了,谁会把见了自己就如同见了洪水猛兽的人当作兄弟姐妹呢?

虽然商桓的特殊对待让他错失了许多骨肉亲情,但他也很骄傲于这种特殊对待,有时他会幻想,商桓的这种特殊对待是因为他和杨六娘对于商桓而言是不同的,而有时他会幻想一个只属于他、商桓和杨六娘的小家,不是在皇宫中,而是像商源清商瑜那样的家庭,或是在某一处平凡的市井的平凡的人家。

“最近朝中有什么大事么?”

“回父皇,没什么大事。”商元祗掩去眼中的神情,商桓已经不能为朝中那档子破事忧心了。

“那就好。”商桓又闭上了眼睛闭目养神,并非他不想和商元祗好好聊几句,而是他实在头痛欲裂,没法思考。

商元祗又坐了一会,待商桓睡着就告退了。

关中。

渭南。

阮晋峰没有想到一切竟然会这样顺利,就如同他同样没有想到今年这个荒年竟然会有这样多的灾民。

渭南在潼关以西一百五十余里,正是三秦腹地。三秦之地本就相较中原更加干旱,今年几乎没见几次雨水,朝廷至今不曾开仓放粮。

连着七天的魔鬼训练,鹿二全天候跟着他,矫正他一切举止,又教会他品茗闻香等一系列雅士的爱好,为防止他露馅,鹿二告诉了他平日在府中他使用的一切东西的名称,又告诫他出门在外也不可再用别的,以此给外人造成一种他很挑剔的假象。

七天下来,还真有那么一点像模像样了。

七天后,鹿二准他出门了,出门前告诉了他鹿敬之进一步的计划。

这座府邸位于渭南,但凡想从潼关入中原的百姓,大都要过渭南,不过即使他们有别的路径也不妨,鹿敬之给了一手妙招——放粮。

阮晋峰的身份已经伪造好了,痛惜百姓流离失所的热心商人,愿意给入关讨生活的百姓一口粥喝,如此一来,想不想过渭南的百姓都要过渭南了。

对于这一计划,阮晋峰原本有些疑虑,即渭南郡的太守或许会阻拦流民入城,鹿二没有回答阮晋峰的忧虑,而是神秘地一笑了之。

鹿敬之已经拍版,阮晋峰就没有拒绝的权利,况且能让百姓有口热粥喝,阮晋峰没有拒绝的道理。

阮府正门的位置正在渭南城西门口不远,平日里车水马龙热闹得很,这几天傍晚常有工匠在画画量量,附近的百姓有好奇阮府要做什么的。

“师傅,你们这干什么呢?”

“这家老爷是个好人呐,要搭施粥的棚子!我们先来比划比划过几天好动工!”

消息就这样悄悄蔓延开了。

这天趁着傍晚天凉,阮府门前架起了绵延一里的棚子,四根竹竿插在土里,顶上盖一块破麻布作盖子,简单的很,不简单的是鹿敬之究竟准备了多少粮食?

施粥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

喜欢朝歌遗事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朝歌遗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朝歌遗事》,方便以后阅读朝歌遗事第六十七章 城阙辅三秦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朝歌遗事第六十七章 城阙辅三秦1并对朝歌遗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