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绝境

作品:帝国重器|作者:周硕|分类:都市|更新:2017-05-10 15:57:32|字数:14178字

而这批货之所以要在魔都换船,则是因为海运和河运的船型不同,海船是无法进入长江航行的。

但有了载驳船就不一样了,货物完全可以先装上一艘内河驳船,然后把这艘驳船装到载驳船上。这样载驳船装着这艘装货的内河驳船,驶到长江口就不用麻烦的换船了,只要把装载的内河驳船卸下来就可以了。

这真是充满了工业暴力美的解决方案啊……

当然,既然载驳船可以用来装载整艘船,当然也就可以用来装载船舶分段了。

载驳船自带动力和门式起重机,不仅是分布式总段造船体系必备的运输工具,还是未来生产半潜船和船坞船的基础。未来要造船坞登陆舰和两栖登陆舰,这都是前置科技点。

与载驳船搭配的,则是一批万吨门吊和万吨载重平板车。功能很简单,那就是把造好的万吨分段,运输到港口载驳船旁边。

国内能造三万吨级别船舶的造船厂或许没多少,可能造万吨分段的造船厂……

那就呵呵了。

孙厂长早就对巨型总段造船法有了详细的了解,只不过他的印象里,要搞这个总段造船法,只能是在总装厂附近、甚至是在总装厂内部大量的建造分段车间。技术好是好,可要应用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准备时间。

可是如果手上有了大量的载驳船,解决了巨型总段的运输问题,那中国沿海的造船厂全部动员起来,消化区区三百万吨的产能,根本就和玩一样。

有了这颗定海神针,孙厂长的心立刻就平静了下来。

他们这边孙厂长之前的愁眉苦脸,可是全都落到了韩国人的眼睛里。

李在勇和其他人对视了一眼,不由纷纷笑了起来。这几天韩国人故意放水,甚至是主动撺掇着自己的老顾客往中国人那边跑,然后频频利用产业规模优势挤压中国人的短期工期。算起来,中国人手上的短期工期吨位甚至要超过八十万吨,中国人就算全国总动员,也就是这个能力极限了吧?

“今天有马士基的15艘散货船,现在中国人应该肠子都后悔的青了吧?”

三星的朴在京嘿嘿笑着,搓着手说道:“马士基的生意,我们三星可是要定了!各位,为了打击中国人的气焰,我们三星前几天可是损失惨重,流失了很多老客户的订单。为了弥补我们的损失,马士基这15艘散货轮,就让给我们三星吧?”

李在勇翻开今天的会议目录,找到了马士基的招标项目列表,看了一眼便舒缓了眉头。看来朴在京也并不全是草包的无能之辈,起码在站队和自知之明上看来有几分眼色,怪不得能做到三星重工的业务经理位置上。15艘散货轮虽然看起来是很大一笔生意,但——

“那我们三星就要马士基的这三艘巴拿马油轮的订单吧,谁有意见?”

李在勇环视左右,至少在明面上没有人发表不同意见。之前五家达成的协议,按照这次行动出力大小来分配份额。作为韩国五家重工企业暂时的盟主,现代重工拿走最大这份应该算是理所应当。三艘巴拿马型油轮的利润,可比15艘三万吨级别的散货轮高多了。

金恩熙面色难看的点了点头,无奈的说道:“那我们大宇希望能够得到这三艘4000tEU的集装箱船订单,拜托各位了

!”

大宇和三星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虽然这次行动的情报支持上金恩熙出力明显比朴在京的大,但大宇本身造船能力比三星弱了一个级别。15艘散货轮超出了大宇的短期建造能力,无奈只好让给了三星。

“今天注定是要属于我们韩国人的舞台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消息渠道。”李在勇胸有成竹,斩钉截铁的说道:“中国人手里只有长期工期,我们不用再和他们拼价格战。我们给出的短期工期造价上涨,马士基和其他船东肯定会严重不满,我们就可以散播传闻,中国人的低价是日本人退出低端市场的阴谋,看得到吃不到而已。日本人是想让中国人逼死了我们韩国人,这样其他船东就只能去找日本人继续买高价货!这都是日本造船业的阴谋!中国人根本没有多少造船能力,有价无市搅乱行情罢了!最后吃亏的还不是各大船东?”

李在勇得意的笑道:“这样日本人为了自己的商业信誉,肯定会逼着中国人继续收订单。到时候不是中国人到期无法交货,以后都不能混国际造船业市场,要么就是和日本人翻脸,两家联盟破裂……”

“嘿,我现在觉得,说不定在勇经理说的根本就是事实嘛!”朴在京轻轻拍手,一脸佩服的表情。

金恩熙和汉拿韩进的两人对视一眼,竟然也隐约觉得事实正应该是如此吧!

伯恩哈尔是马士基这次订货会的负责人,手上捏着这次订货会最大一笔订单,理所当然的享受到最隆重的待遇。整个第四天的上午,都是马士基集团招标专场,吸引了在场所有造船企业的目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重器》,方便以后阅读帝国重器第258章 绝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重器第258章 绝境并对帝国重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