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好日子

作品:帝国重器|作者:周硕|分类:都市|更新:2017-05-10 15:57:35|字数:14252字

这些实习生已经实现了很多大陆中国人的梦想——出国,而在看到美国的繁荣先进之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来,就成了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

而中国工人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在摩托罗拉看来也相当不错。哪怕是单纯为了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用中国实习生也比使用美国工人要更加划算,这还没算中国人没有工会和不需要很多福利以及缴税。

虽然赔付工作协议违约金是个麻烦,正常情况下来说,这会让中国工人变的几乎没有竞争优势

。但放到争取异株湖公司股份这件事上,那还真是一部妙棋。和上百亿的收购费用来说,协议违约金根本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随着第二天实习生们下工,整个宿舍楼里都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

摩托罗拉这样大规模的约谈工人,当然瞒不过带队的陆应龙。在得到消息之后,他急急忙忙的找到了胡文海。

“胡总,麻烦大了!”

陆应龙几乎是铁青着脸,就连陆欣和陆嘉都被他差点吓了一跳。

“摩托罗拉打算撬我们墙角。很多工人都被他们面谈了。我看不少人暗地里说不定都会动心,这样一来……”

“哦?动作挺快啊。”胡文海毫不惊讶,反而是笑了起来。

“胡总,这时候你还笑得出来!”陆应龙可是真的焦头烂额了。对这个实习生队伍最上心的就是他了。这要是有任何一个人真的被摩托罗拉给拉走了,他都要心疼的睡不着觉。

胡文海忍住笑意,向着陆应龙连忙道歉。自己这个岳父毕竟是为了公司操心,他这么表现的没心没肺,确实不妥。

“快想想办法吧。我已经让实习生里一些老人去给年轻人做思想工作了。这样能让人心安稳一些,但也是治标不治本!究竟怎么办,胡总要不然你出面讲两句,说说以后咱们自己的晶圆厂建起来之后的好处,这时候可不能太小气了!”

胡文海想了想,心里还真是有些纠结。这摩托罗拉不愧是老牌子跨国企业资本家,商业手段用的也是够溜。

他并不是什么能掐会算的黄大仙,之前当然想不到摩托罗拉会从实习生身上找到这么巧妙的突破口。威廉姆斯看人看事确实准确,相比起异株湖公司和水锂电来说,在胡文海心里晶圆厂是优先级更高的项目。

如果是正常的有心算无心。这时候摆在他面前的,不想让晶圆厂项目夭折,那就只有低价出售异株湖公司股份了。

那么要怎么处理目前的困局?从胡文海内心来说,当然是等着看谁会动摇,到时候摩托罗拉水锂电投资失败,哭着喊着看这些人的笑话就是。

可问题是,转过头想想,动摇的人可恨不可恨?可恨,胡文海给他们出国培训的机会,为了这个培训他付出了多少代价。以超低价供应异株湖公司金龙电池。新科公司去年出口金龙电池不过才五亿美元的利润,异株湖公司代理销售的利润却高达二十亿,原因不就是摩托罗拉提供了晶圆厂的培训机会吗?

但可恨的人多了,八十年代公派留学生回国的有多少?出国或者移民对中国人的吸引力有多大?看看葛优的《大撒把》就知道了。再看看《北京人在纽约》,有机会、有门路的都在想尽办法往美国跑。

八十年代,就是全民“美分”的时代。社会大气候如此,个人价值导向被影响并不奇怪。同样一些人,俞敏洪当年也想往美国跑,但没跑成。三十年后。《中国合伙人》不还是在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自豪?

“这事儿我就不出面了。”胡文海出乎陆应龙的意料,竟然否决了拉拢的提议:“我相信陆叔叔的能力,送您八个字——”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陆应龙嘴里念了两遍,心里莫名的安顿了下来

。胡文海并没有自乱阵脚,正相反,这八个字不仅是对实习生们的态度,更是他对整件事情的态度。

既然要“治病救人”,那就是有信心笑到最后,否则自己都救不了,何况“救人”呢?

陆应龙深吸一口气,点头道:“行,我知道怎么做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做领导的自己不慌,下面人做事自然有底气。否则陆应龙对要走的实习生,先天心理上矮了一节,人家要去投奔“自由民主”的美国,你拦着算怎么个事情?你要不要给人家的人生负责?以后埋怨你一辈子信不信?

但既然胡文海有了这么一个方针,陆应龙就有底气去与实习生们讲事实摆道理。没有胡总,你有这样的条件吗?加上违约赔偿金你有什么比美国人更高的竞争力?美国人要你过去不是冲你本身去的,而是要拿你做筹码,损害的是国家的利益。

这批实习生都是国内千挑万选出来的,思想政治合格是基本条件。虽然这年头连******和俞强声都靠不住,但政审在概率上还是有意义的。不说一个不跑,陆应龙有信心,起码美国人肯定不能把大部队拉走就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重器》,方便以后阅读帝国重器第三百二十章 好日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重器第三百二十章 好日子并对帝国重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