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新立军功

作品:大衢稽刑司|作者:昨夜东南风|分类:悬疑|更新:2020-07-30 09:04:28|字数:5300字

从威字营回来,顾子枫和红杏儿直接前往军营大帐,帐内萧三少和张凯君早已等候多时,就连叶无名也离开军营,回来大帐。顾子枫问道:

“火字营那边了解的如何?”

萧三少一脸嫌弃道:

“那火字营统领常烈火果然不是带兵的材料,说是训练,完全就是做做样子而已,这些年西州边境无战事,火字营的兵士带出去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打仗。”

顾子枫早就料到如此,笑笑道:

“萧兄自小便随萧将军常去军营,和萧将军相比,常烈火肯定是相差甚远。常烈火其人是由于每战必身先士卒,悍不畏死,身上军功甚多才得以提拔,勇猛之人未必是将帅之才。”

叶无名在火字营也有两日,此时却有不同见解。

“顾兄此言差矣,据叶某在火字营观察,或许在领兵方面常烈火的确差强人意,但他为人耿直豪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火字营的弟兄们身上都有一股豪气,如若真拉出去一较高下,我料想未必会输给威字营。”

顾子枫看了看叶无名,这叶兄才去火字营两日便似乎和火字营的弟兄们打成一片,完全不似曾言轻一味想逃离兵营,或许真如叶兄所言,所谓统兵可能不光是要苛求练兵布阵,有时将帅是否能把一众弟兄团结在一起才更为重要。想到此处,便笑着对叶无名道:

“叶兄,这才两日,你倒是和火字营感情不错,那我今天倒真要见识见识两位副统领有多大本事。”

几人略微在帐内等了片刻,胡茂达便来到帐内,除了蝶衣姑娘未曾相随,宁王和常、季两位副统领都一同随行。此地身处西州,虽然此次兵患之事是由顾子枫主导,但胡茂达毕竟是西州军职最高,自然坐在主位,左右旁席则是宁王和顾子枫,两位副统领坐在宁王一侧,张凯君等人则坐在顾子枫这边一侧。

胡茂达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

“此次兵患之事无非军营中有士兵懈怠,偶有几个逃兵,本来在本将看来无甚大事,但既然衢国下派参机院和稽刑司两部前来调查,大家就竭力配合便是。”

张凯君此次西州之行被胡茂达阻挠,心中本就多有不满,此时听胡茂达言下之意是衢国多管闲事,更是火上浇油,冷哼道:

“胡老将军还真是心比体宽,九州无战事又不是一朝一夕,如今都已十年之久,此时才出现兵患岂是平常小事,顾长空在尧州重现,西州是防御东州之兵的屏障,难保此次兵患不是有人在背后恶意鼓动。”

顾子枫对张凯君使了使眼色,此时不宜将局面弄得过僵,笑道:

“张副指挥使心系西州民生安定,一时心急,胡老将军切勿见怪。其实此次兵患之事,顾某倒有一计,还请胡老将军和宁王参详一二。”

胡茂达被张凯君当众呵斥,转头默不作声。宁王见气氛尴尬,立马回道:

“顾掌印既然有计,想必定是良策。”

顾子枫也不再卖关子,起身直言道:

“此次兵患无论是否背后有人鼓动,我们首要应该稳定军心,兵士苦恼粮饷过少,又无军功可立,我们大可重立军功之制。”

说到这里,胡茂达倒是来了兴趣,其实作为西州统领,他怎会不在乎军营之事,西州之兵有十万之众,九州一统之后,衢国命九州军士缩减一半,可西州五万之兵要养活也不容易。西州王缩减军营兵饷,他虽身为两朝元老,无军功无战事也不好上奏要饷,如今顾子枫说可以重立军功之制,当即问道:

“重立军功,如何立法?”

如今胡茂达开口,顾子枫知道自己计划已能成一半,于是细细解释:

“宁王驻守北州多年,北州荒蛮天下皆知,九州一统后,九州子民可随意往来,北州有大量难民离境,西州是九州最为富庶之地,胡将军久在边关可能不知,如今西州有多少北州难民涌入。”

胡茂达回头看向宁王,宁王点头道:

“十年来,本王一直命人在丰州与北州之间挖渠引水,虽有些成效但相较其他州郡还是相去甚远,北州子民要去他地另谋出路也在情理之中,西州在九州正中,故而逃难来西州的人也是最多。”

胡茂达听宁王解释算是了解如今西州难民之事,但还是想不通此事与兵患之事有何关联。

“这难民多又如何,安置难民该当各县官府处理,难不成我还要再把难民收到军营中来以填补逃兵人数?”

顾子枫笑笑道:

“非也,难民之事当然该由各县府衙处理,但这难民一多,自然有些不走正途,离乡背井,本就无任何积蓄,为了生存,有一些便上山为寇,我在来的路上问过府衙中人,据说如今西州周边贼寇猖獗,府衙人手已然不够,胡将军手握五万精兵,可助府衙一臂之力。”

胡茂达这才听出一些门道,大笑道:

“原来顾掌印的意思是,让我派兵剿匪,以此论军功?”

顾子枫点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衢稽刑司》,方便以后阅读大衢稽刑司第四十七章 新立军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衢稽刑司第四十七章 新立军功并对大衢稽刑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