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震惊的唐俭

作品:隋末第一狠人|作者:五叔在此|分类:历史|更新:2020-11-10 16:46:26|字数:8066字

“怎么会这样?”唐俭心里有些难以接受,实在想不到自己费尽心机,想要得到的消息,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的得到。

“或许这这就是强者的自信吧!”李秀宁感叹道。

“呵呵,或许公主你说得对,不过臣看来,他们这是外紧内松,加上他们特殊的集体搬迁制度,陌生人很难混进来,因此如果是别有用心,就很容易被抓出来,可惜那么多探子!”唐俭摇摇头说道。

当然,唐俭并不知道,抓的探子,绝大部分都没有死,正在煤矿最底层挖矿呢。

“我还得到一个消息,晋阳百姓丰收了,粮食产量大增!一亩稻田,产量达到四石多!下等田都有接近四石!”李秀宁严肃的说道。

“什么!”唐俭吃惊的站了起来看向李秀宁,想看看她是不是开玩笑的,唐俭并非不知农事的人,在他印象中,水稻亩产三石才是正常的,而且这还得是良田,普通田地有两石就不错了。

这就是耕种方式带来的区别,以前百姓种植水稻,不过就是那么把种子撒下去,然后等它发芽,生长,主要管理就是保持田里的水量不干枯。

精耕细作就不一样了,或许对于其他的粮食不清楚怎么弄,但是水稻,邹羽还真的很清楚,田地平整,稻种育苗,移栽!施肥,杂草拔出;稻田的鱼鸭混养,在水稻种植一段时间之后,从河里,鱼塘弄回来的鱼苗,就会放入田里,当水稻长高以后,鸭子就可以放下田了。

以往的百姓,哪里敢把鸭子放下田去,生怕鸭子把稻谷吃掉,其实等水稻长起来之后,鸭子下田,它们吃的是里面的昆虫,吃的是低矮的水草,小鱼,加上每日回家鸭子喂养,它们才不会破坏稻田,只会顺着稻田的水道游玩,寻找食物,相对一大片,最少也是几十亩的稻田,那一两千支鸭子下去,并不多。

鱼鸭的粪便,又会肥沃田地,增加稻谷的养分,这种混养,和套种是一个道理。

刚开始百姓对于鸭子下田,是非常反对的,认为这是糟蹋庄稼,好在强求执行,过了一段时间,没有损失,百姓这才放心。

过去粮食产量低,一个是种植方式问题,另外就是种子问题,肥力不足。当然,没有农药,虫害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有一大群鸭子,每日到田里溜达两圈,虫害无踪迹。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结果之后,快要成熟的时候,就会招来不少鸟雀,这个时候就主要靠人驱赶了,这个时候鸭子也是不能下田的,稻草人!插在地里树枝上的布条,飞舞在田间,人!狗巡逻,保证了粮食丰收。

这就是集体的好处,像一般地方,就算你放了鸭下田,别人家虫子任然在,还是会飞进你家田里。

“这是真的,此事我亲眼所见!”李秀宁很肯定的说道。

前段时间,因为她自由并没有被限制,因此城外秋收,她也去看了,那整整齐齐的稻田,比起其他地方,犹如赖俐的头,赏心悦目多了,这就像一个是美术生写的字,一个是小学生写的字,一眼看去,就知道产量更高。

“公主可打探过他们是怎么种的地?”唐俭心里一片火热的问道。这一套办法,只要学会了,别说增产三成,就是一成,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打探肯定是打探到了,只是有些匪夷所思,而且操作非常困难!”李秀宁说着就对唐俭诉说了一遍。

“嗯!确实精细,这需要的工作量增加不少!难怪他们要集中劳作,这分明就是按照劳动力强弱安排工作,把男女老幼,都合理利用起来了。”仔细想了一遍过程,唐俭摸着胡须点头赞叹道。

“所以我说并不太适合我们!”李秀宁无奈的说道。

“公主此言差矣,虽然不适合我们,但是可以学习其中的有点,总结出更适合我们的一套,自己的才是最适合的。”唐俭眼中精光一闪道。

“唐公言之有理,是秀宁想岔了!”李秀宁恍然大悟道。

“选种,施肥,除草,这些活到哪里都能用,而且不但是水稻,小麦这些一样可以用这些办法,这一趟就这一点,也来得值了。”唐俭感叹道。

“鸡鸭牛羊的粪便,用来施肥,这就是天道循环!唐公可曾留意,晋阳城外,好几座山头,全是果树!”李秀宁问道。

“那一车一车的梨儿,想不注意到也没有办法!”唐俭苦笑道。

“那还只是一年多的果树,结果的大部分都是移栽来的,听说味道不好的,还得嫁接,再过两年,就有吃不完的水果了。”李秀宁说着打探到的消息。

“嫁接?这是怎么回事?他们能够把味道不好的果树,味道变好?”唐俭吃惊的问道。

“具体的老百姓也不知道,据说辽东那边,早就做出来改变味道的果树了。”李秀宁摇摇头说道。

“不知道就算了,反正水果并不重要,晋阳的新东西应接不暇,这事汇报上去,如果需要,再想办法不迟。”唐俭揉揉额头苦笑道。他没有想到,原来就很艰难的任务,突然变得轻松,现在又变得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隋末第一狠人》,方便以后阅读隋末第一狠人第337章 震惊的唐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末第一狠人第337章 震惊的唐俭并对隋末第一狠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