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十世之仇

作品:少帝成长计划|作者:中丞佐吏|分类:历史|更新:2021-06-12 00:13:49|字数:8112字

安国侯,王陵。

自刘弘坐稳皇位以后,便逐渐在朝堂销声匿迹,却让任何一个人,都不敢忘记的存在!

太祖高皇帝末年,吕后深恐亲子刘盈以此未壮之年无从执掌天下,遂向高祖刘邦提出了那道流传百世的难题:萧相国之后,何人可为汉之相国?

刘邦想都不想,脱口而出:平阳侯曹参,具治国之才,安国之能,可为萧何之继任者。

闻言,吕后看了看年过耳顺的萧何,再看了看更老的曹参,值得扶额长叹,再问道:曹参之后呢?

这下,刘邦犹豫了。

至于刘邦片刻之后,告于吕后的答案,在如今汉室已是人尽皆知。

——安国侯王陵,公忠体国,忠心位谋臣之首;虽无治世之才,然可做安国之用。

曲逆侯陈平,其才不输曹参,然终归资历尚浅;骤居高位,难服于朝臣。

且曲逆年齿过青,阅历不丰,虽有强国之谋,然无安国之断;当多加历练,以效安国侯之长。

曹参之后,王陵继任相国之位,以休养生息,养民安富;待曲逆侯得以长进,再任之以为相,以谋励精图治,兴吾汉室之强。

刘邦的军事才能,在后世各有议论,有人认为上佳,也有人认为其鲸吞天下,全凭韩信。

执政才能更是一边倒:无论是经济破坏政策——三铢钱,亦或是乱七八糟的礼法,都证明刘邦的属性,在“治政“一项上严重偏科。

但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历史研究界对于刘邦的一点,可谓毫无异议的赞扬。

——识人之明。

韩信,萧何,樊哙等人自是不用多说,光是刘邦一介荒野莽夫,能从故楚贵族项羽手中夺得天下,就足以证明一切。

起码就目前而言,刘邦的预言,以近乎百分百的准确率应验着。

如曹参度量无限,如王陵安国,再如,陈平谋而无断。。。

“昔者,太祖高皇帝尚在之时,便以老朽为安国侯,而已丞相食邑曲逆。“

费劲好大力气,才在田叔及虫达的搀扶下道出心中所想,王陵长叹一口气,便吐出一句另陈平面色赤红,几欲拔剑的话语。

“呵呵。。。安国,曲逆。。。“

调整气息过后,王陵苍老的声脉,便响彻长乐宫西宫墙之外。

“世人皆知,论识人之明,天下无有出太祖高皇帝之右者。“

“然老朽万万未曾想,高皇帝竟于二十载后之事一语中的!“

再度调整一翻紊乱气息,王陵半咳半笑间,令天地之间先去漫长的沉寂。

“老朽有无太祖高皇帝所言之安国之能,此尚不可知。。。“

“然丞相陈平,果如太祖高皇帝所言,乃以曲道,行谋逆事之乱臣!!!“

一语出,长乐宫外,包括陈平在内的所有人,都呆愣在原地,不知做何反应。

王陵所言,毋庸置疑,通通都是扯淡。

——陈平的爵称之所以是曲逆侯,完全是因为符合陈平食邑五千户之县,最终只有曲逆县符合要求。

而王陵之所以有“安国侯“的爵位,则完全处于掌权者,即太祖高皇帝刘邦对关内侯的美好期望。

如申屠嘉之固安侯,田叔之义安侯,都是同理。

但同样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所表达出来的涵义,以及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

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王陵今日所语,换做任何一个人,包括皇帝刘弘,都会引起别人的质疑:骤出此言,莫非诽谤污玷之意?

但王陵,属于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说出这句话,却不会被怀疑真实性的人。

盖因为太祖高皇帝留与吕太后的遗命之中,王陵,是那个没什么才能,只知道忠心的人。

而陈平,则是除忠心及决断之外,毫无弱点的人。

最为关键的是:王陵,是受太祖高皇帝遗命,培养陈平成长为一个合格汉相得人。

“太后遣谒者通传,明言无意面会丞相及朝臣百官“

“然丞相悖逆太后之命在先,意欲持刃闯长乐在后?“

“老朽今年后耄耋,实思有不敏,敢请丞相解老夫之惑?“

长处一口气,王陵眨巴着已有些视力受阻的眼眸,手中几杖一下下敲打在地。

“吾汉家,自太祖高皇帝时起,便以孝为治国之方针要略。“

“何以至丞相之面,汉天子尚需早晚请安,日夜挂念之大汉皇后,反尤不如妇人,当任由丞相欲会则会,欲面则面?“

老长一段话吐出,老王陵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但那双似有白障阻隔的眼眸,却久久停留在陈平同样苍老的面孔之上。

“老朽虽为白身,然亦受太祖高皇帝委以重托。“

“今日,老朽便斗胆问上一问。“

“诸公卿曹,究竟意欲何为?“

“丞相!“

“意!欲!何!为?!!“

振聋发聩之词,让长乐宫外的章台街,陷入了漫长的跪静之中。

每一个人都能真切的体会到:气氛,已经悄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帝成长计划》,方便以后阅读少帝成长计划第225章 十世之仇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帝成长计划第225章 十世之仇并对少帝成长计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