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改元正武

作品:少帝成长计划|作者:中丞佐吏|分类:历史|更新:2021-06-12 00:13:49|字数:10024字

就是这一代代公平公正,誓死维护法律尊严的廷尉,才使得汉室从开国初的羸弱快速爬出,大踏步迈向了国富民强、无有外族敢侵的盛世;才有了陈汤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誓言。

现在,刘弘有幸成为了汉,这个华夏民族最辉煌灿烂之时代的掌舵人,立志要富国强兵,要驱逐外蛮,使华夏顺理成章的走向必将属于的辉煌,首先要确立的,就是法制、法度。

没有任何人,能只凭借自己的力量,就改变世界乃至于历史——即便身为穿越者,刘弘也需要助手,需要朝堂、宗室、百官,乃至于整个天下的汉人,成为自己的助力。

宗室,可以用亲情拉拢,百官,可以用利益收买,乃至于朝堂,刘弘也可以一点点积累威严,是自己成为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君王。

但百姓,尤其是占最高比重、对政权最为重要的自耕农阶级,拉拢他们的唯一方式,便是公平。

而法律、秩序,就是百姓得到公平的唯一途径。

至于原因,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

“也不知那个提出‘法如是足以’的张廷尉,现在何处?”

暗自思虑着,刘弘便自然地揭晓了九卿排位第四的属衙。

——郎中令。

将郎中令拍在第四位,这就是纯粹的拉拢了。

有汉一朝,无论是英明神武的高皇帝时期、‘仁弱’的孝惠皇帝时期,亦或是仁以安民的文帝一朝、‘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的景帝一朝,乃至于波澜壮阔的武帝一朝,郎中令,都永远是最不需要才能的位置。

想做廷尉,需要熟读律法;想做内史,得有足够的政治手腕,将关中,尤其是长安城内的功侯勋贵压得服服帖帖。

想要做郎中令,却是再简单不过:得到皇帝的信任就可以了。

如历史上,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旧时随从可谓鸡犬升天——薄昭做了车骑强军,宋昌做了卫将军。

而那个因受贿,被文帝‘赐千金以愧其心’,从而社会性死亡的张武,就被刘恒任命为了郎中令。

景帝刘启登基,故太子阵营同样是鸡犬升天——张欧做了廷尉,晁错做了内史,甚至以内史之身,遥控着御史大夫陶青冲锋陷阵,挥舞着一本《削藩策》硬刚丞相申屠嘉!

而景帝的原班心腹当中,最没有出息,却也最受景帝信任的周仁,也同样成为了郎中令。

甚至有传言:景帝就连去姐姐馆陶公主家偷吃之时,都会让周仁在门外把风!

从这便足以看出,郎中令一职,在朝臣百官心中的象征意义。

——起码在朝局安稳,没有陈周一类做乱的时节,郎中令不需要具备任何能力,只要皇帝足够信任,就可以了。

而郎中令之所以会具有‘天子仍旧看重功勋、看重朝臣’的象征意义,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郎中令手下所掌管的禁中侍郎,大都是勋臣后代。

在汉室的赏赐诏书中,最常见的一句话(除了‘赐御剑x柄’),便是:萌x子为郎。

所以郎中令存在的意义,便等同于朝臣百官,功侯勋贵与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天子通过收功侯的后代入宫,以证明其对功侯集团的信任:你看,我连贴身保镖的任务,都能交给你儿子!

除此之外,捡拔功勋之后代,也属于封建皇帝拉拢人心的必要手段:放心~你们的后代,我都会照顾到的~

——山河永固,与国同休~

功侯勋贵将家中最成器的后代送入宫中,除了能让儿子得到锻炼之外,也能让儿子开阔眼界,并培养出‘忠于天子’的生理本能。

所以,当郎中令令勉被第四个召唤时,堂内的功侯勋贵无一不是眉开眼笑,嘴角都快咧到了耳朵根。

后续的安排,就都没有什么大的变数了:奉常排第五,以彰礼法之要;宗正排第六,以彰宗亲之和。

卫尉排第七,太仆排第八,典客,不出意外的再次位列倒数第一。

实际上,在过去数十年当中,内史排第一、少府排第二,以及卫尉排第七、太仆排第八,典客排第九的状况,都属于雷打不动的常态。

太祖之时,异姓诸侯割据,宗正得以排在了第三;孝惠之时,吕氏为祸朝堂,吕后出于安抚刘氏宗亲的意图,也同样将宗正排到了第三。

对于这些属衙的排序,刘弘基本没有什么异议。

——即便有异议,那也是以后的事儿了。

如太仆,全掌天下马政,在不远的将来,汉室完成物质基础积累,正式启动汉匈决战准备计划之时,骑兵部队的建设,必然会让太仆的地位水涨船高。

又如典客,都不用说别的,光看看历史上武帝一朝威风凛凛,几乎掌握汉室对外开战权,手握外藩数十万武装的的大鸿胪,就可见一斑。

而如今位列九卿之首的内史,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被刘弘按照历史轨迹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四,从此淡出九卿行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帝成长计划》,方便以后阅读少帝成长计划第270章 改元正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帝成长计划第270章 改元正武并对少帝成长计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