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王侯并行

作品:少帝成长计划|作者:中丞佐吏|分类:历史|更新:2021-06-12 00:13:49|字数:10160字

反观国库,则是每年的农税都被花费一空,碰到今年这样的特殊状况,还得丞相腆着老脸,跟皇帝的少府借钱。

实际上,光是这样的财政格局,就已足以支撑起汉天子的无上权柄——国库要么‘年光’,要么缺钱;少府永远有存款,天子应该立于不败之地才对?

可实际状况却是:有汉一朝,先后发生过数次皇权不稳,乃至于江山变色的动荡!

——太祖刘邦、孝惠刘盈之后,诸侯大臣串连一气,诛杀后少帝刘弘,扶立了代王刘恒!

——文帝刘恒之后,景帝刘启更是差点被逼着立弟弟刘武为皇太弟!

景帝的儿子刘彻,登基之后也险些因建元新政而被废黜。

武帝之后就更不用说了——昭帝刘弗陵年二十而亡、废帝刘贺在位仅二十六天,就‘犯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宗罪孽···

若非宣帝力挽狂澜,汉室天下,只怕根本等不到王莽,就要灭亡于公元前。

对于西汉前半程的皇权动荡,大多数人认知中,主要原因是汉初的那几位太后。

——若非吕后,代王刘恒必然不能登基!

——若非窦后,梁王刘武肯定不会窥伺大宝!

——若非上官太后,昌邑王绝对不会被废黜!

但没有人注意到,在这一桩桩、一件件历史事件的背后,出现的另一类身影。

——陈平、周勃讨伐诸吕,迎立代王!

——刘屈氂煽起巫蛊之祸,戾太子兵败身亡!

——霍光把持朝政,因一己之言而行废立之事!

看上去,汉初的皇权动荡,都是因为太后的‘昏庸’‘自私’所导致。

但没有人注意到,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本该成为皇帝左膀右臂的丞相,或者说权臣,却没有丝毫‘忠义’可言。

所以在刘弘看来:无论是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亦或是巫蛊之祸、海昏侯之废立,都与太后关系不大。

真正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是汉初存在一个极其隐晦,而又日益尖锐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天然对立!

实际上,除了汉高祖刘邦一人,能凭借开国之功,勉强压制相劝侵食皇权之外,后来的每一个汉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相权的掣肘,乃至于威胁。

惠帝刘盈,整个皇帝生涯,都在丞相‘兼皇帝太傅’曹参的口水下度过;

后少帝刘弘,就连皇位都被丞相陈平夺去;

文帝刘恒,因黄龙改元一事,将张苍罢免;

景帝刘启,在推行《削藩策》时遇到丞相申屠嘉阻挠,最终只能指示晁错掘开太庙墙垣,才将申屠嘉活活气死;

武帝刘彻更不用说——先是被舅舅田蚡恶心了一遭,又让亲戚刘屈氂把太子都给逼死,最终只能设立内朝,意图架空丞相。

即便如此,仍旧没能避免屠龙勇士变恶龙:霍光的存在,几乎就是相权与皇权之见斗争的延续!

从这个角度出发,回过头去看萧何自污的举措,更不难看出:相权和皇权之间的对立,即便是在开国皇帝刘邦那里,也同样存在。

只不过萧何服了软,在刘邦面前低了头而已。

结合这此间种种,刘弘做出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

——须知此时的加冠之礼,是有‘必须在二月进行’的潜规则的!

那刘弘为什么要着急忙慌,趁着大朝仪的机会,同时破坏‘二十而加冠’‘二月行冠礼’这两个规则?

还不是因为张嫣给刘弘带了一句话:丞相拟以皇帝未冠为由,复行丞相摄政事?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刹那,刘弘可谓是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召淮南王刘长入长安,让刘长赶紧一锤砸死审食其了事!①

但回过神,再看看张嫣‘识人不明’的愧疚,刘弘便冷静了下来。

——审食其有这样的举动,与他没有关系。

准确的说,是和审食其的脾性、性格,以及政治阵营、倾向都无关。

无论谁坐上丞相之位,都会被相权所褒胁,从而做出‘与皇权作对’的举动。

这件事,是历史上泽及鸟兽的文帝刘恒,和亲眼目睹过秦之衰亡、汉之兴起的张苍,都没能避免的。

杀一个审食其,并不能避免后续的丞相继续站出来与自己做对,而取消丞相,又与汉室的时代背景不符。

无奈之下,刘弘只能见招拆招:你说我未成年,那我就成年给你看咯~

实际上,刘弘一开始默认审食其成为丞相,而非直接让张苍按照历史上的轨迹,提前担任丞相,就是出于对相权的忌惮。

刘弘当时以为:换个审食其这样能被一锤砸死的软脚蟹,皇权和相权之间的茅盾多少能缓和一些。

只可惜,从结果来看,再软的软脚蟹,也能被权柄滔天的丞相大位怂恿,壮起胆子,跟皇权作对。

“罢了罢了···”

“换个蠢一点的对手,也不算什么坏事···”

同样的一件事,摆在两个能力不同的人面前,其结果必然是不同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帝成长计划》,方便以后阅读少帝成长计划第272章 王侯并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帝成长计划第272章 王侯并行并对少帝成长计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