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金毒灼魂

作品:少帝成长计划|作者:中丞佐吏|分类:历史|更新:2021-06-12 00:13:49|字数:8572字

无论是文帝捉拿周勃,还是景帝捉拿周亚夫,都并非是因为皇帝的一句交代,而是在完整、健全的法律程序之后,才被批准施行的司法事件。

具体到周亚夫,虽然其死因是景帝刘启担心将来,周亚夫会欺压自己的继任者,但对外,景帝刘启也给出了一个证据确凿,且绝无‘欲加之罪’嫌疑的罪名。

——私藏甲胄,意图不轨!

而周亚夫这样一个天下闻名的大人物,突然因为‘谋逆’而被弄死,天下人自然就会去深究其中的内由。

按照后世人的普世价值,在周亚夫身死这件事上,很容易就能找到主要责任人:周亚夫的弟弟,周勃的第三子儿子,周坚。

这个逻辑很容易就能理清:要不是周亚夫的弟弟私藏管制军械,那即便景帝刘启有心治罪,也会师出无名。

顺着这个逻辑,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的猜测:在周亚夫死后,他弟弟应该是愧疚不已,还很有可能被天下人指为‘条侯死亡的罪魁祸首’?

错了。

周坚非但没有因为私藏甲胄,导致周亚夫死亡而蒙受千夫所指,反而借着此事,成就了一番仁义之名!

周亚夫一生无子,所以按照‘长兄如父’的传统,本该由周亚夫之子操办的葬礼,自然就降到了周亚夫的弟弟,绛武侯周勃第三子周坚身上。

而周坚为了让兄长在死后,能在地府过的更体面一些,不惜私藏甲胄,打算作为兄长死后的陪葬品。

这样的行为,在汉室非但不会引来‘要不是你,周亚夫怎么会死’这样的批评,反而会为周坚,披上一层‘重情重义’‘兄友弟恭’的正面光环。

原因很简单:单论周亚夫的身后事,周坚在其中扮演的。是本该操办周亚夫后事的‘儿子’的角色。

既然是儿子-父亲之间的关系,在汉室便永远绕不开一个字:孝。

一个儿子究竟是不是个好儿子,乃至于究竟是不是个‘好人’,在汉室都能简单粗暴的通过‘孝不孝顺’,而得到一个天下人都普遍接受的结论:一个孝顺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反之,则是一个不孝的人,再怎么做好事,也是‘金玉其外,败愫其内。

而周坚作为周亚夫的弟弟,在周亚夫没有后人去操办身后事的情况下,主动出来为兄长操办丧葬之事,这就已经是‘家庭和睦’‘兄弟情深’的道德典范了。

至于周坚私藏甲胄,导致周亚夫间接死亡的行为,更是会被认为:周坚为了长兄在地府能过的体面,不惜触犯法律,也要给长兄置办好后事!

就这样,一个在后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景象,出现在了汉室天下。

——周坚私藏甲胄,周亚夫背锅死去,周坚非但没有蒙受千夫所指,反而成为了道德楷模!

在周亚夫死后一年,周坚甚至被景帝刘启以‘存亡续断’的名义,重新封为了平曲侯,以继承绛侯一脉的侯爵。

说到这里,就不难看出:为什么汉室臭名昭着的厚葬之风,能在华夏历史上传延数千年之久;即便到了新时代,都依旧为人们所忌惮了。

——不厚葬先人,在华夏绝大多数时代,是直接与‘不孝’划等号的!

就算是在后世的新时代,‘某某人剑葬父母先人,被乡邻戳脊梁骨’的传闻也屡见不鲜,就更别提‘孝大于天’,甚至‘孝大于法’的汉室了。

久而久之,厚葬之风便自然地成为了社会主流。

汉人恐惧死后的日子过不好,就极力要求后人:在我死后,一定要给我好好办葬礼,可千万不能让我在冥槽地府受苦啊?

而孝子贤孙出于孝顺,亦或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很孝顺’,就只能竭尽所能的将逝世先祖风光大葬,以免受到社会普行道德观念的谴责。

甚至出于‘侍死如奉生’的理论依据,将家族的大半家财,用在某一位先祖的丧葬之事上。

而汉人在散尽家财厚葬先祖的同时,又出于本能的恐惧,而希望自己的后人也能像自己一样,竭尽所能的把自己的后事办的漂亮一些。

那之后的一切,就是必然的了。

既然是侍死如奉生,那跟房子差不多大小的陵墓,算是最基本的了吧?

房子有了,那生前喜爱、常用的东西,是不也得陪葬点?

如果是文官,那自然要买来几片经典残卷,作为陪葬品;即便是武将,也大有‘以兵书残卷作为陪葬’的可操作性。

就这样,数之不尽的古华夏思想经典,被一个个王公贵族带入了坟墓。

除了书籍因陪葬而失传之外,厚葬之风最让人所不能接受的一点,便是以金陪葬。

——住的房子有了,喜欢、常用的东西也陪葬了,那先祖在地府,不得准备点钱财傍身,以防不测?

就这样,数之不尽的黄金,在华夏历史上被埋入黄土,平白便宜了后世的摸金校尉们。

可以说:房子大小的墓室,一定量的书籍及黄金,已经是汉室广为流传的‘陪葬三件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帝成长计划》,方便以后阅读少帝成长计划第325章 金毒灼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帝成长计划第325章 金毒灼魂并对少帝成长计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