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周易传人

作品:少帝成长计划|作者:中丞佐吏|分类:历史|更新:2021-06-12 00:13:49|字数:8158字

尤其是刘弘的便宜老爹惠帝刘盈,更曾有过在田何‘年老体弱’‘无法入宫授业’的情况下,亲自前往田何住处听讲、学习的经历。

而在后世的史书记载中,对田何的评价,便是一句: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

就连田何对《易经》的注解,都被后世人恭敬的称之为《田氏易》。

从这就不难判断出,田何在如今的汉室,是怎样一个地位与形象了。

——生活清贫,不为俗尘所累,享誉天下数十年的学术巨擘!

这样一个人,别说是在这落后的西元前了,就算是放到后世,也起码是能在社会享有很高地位的精英。

具体到如今的汉室,田何这种对某一本经典有‘官方解读权’的学术大拿,那更是礼敬有加,还求而不得。

在看到田何的一刹那,就连刘弘,都差点没忍住将其纳入体制内的冲动。

但最终,刘弘还是勉强按捺住了冲动,恭敬的将田何请入了宫中。

·

“未知子庄公此来,可是有何要事,欲告与朕知?”

将田何恭敬的请到宣室殿,分而落座,刘弘便自然地开启了话题。

看着眼前皮肤松弛,眼角都有些耸拉下去的田何,刘弘脑海中,也再次出现了那段电脑程序般的‘资料’。

田何,田氏齐国王族血脉,字子庄,齐都临淄人,今文《易》第六代嫡系传人。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授《易》于商瞿,商瞿再传子弘,复又传四代,《易》的传承才到了田何之手。

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大概五十年,《易》第八代传人杨向,便会在武帝一朝以‘精《易》’而官至五大夫。

而现在,刘弘却只能是看着眼前的老田何垂涎三尺,又无可奈何。

按道理,作为孔子的徒子徒孙,田何对类似公务员的职务,不说趋之若鹜,也起码应该欣然接受才是。

尤其是对于成为二千石级别的‘博士’,更不该视若不见。

但即便心里疑惑,刘弘也已经放弃了招安田何,让其为汉室发光发热的打算。

原因很简单:不光是刘弘,高皇帝刘邦、孝惠刘盈,乃至于先孝怀刘恭(吕后),都曾向田何发出过征辟书。

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田何十分给面子的配合,坐着马车进皇宫,陪皇帝聊个几句,便把皇帝摆出的官职谢绝了。

无论是高皇帝给出的‘《易》博士’,还是孝惠刘盈开出的‘太中大夫’的价码,都没能让田何动心。

既然田何不仕之心如此坚定,刘弘也没有热脸贴冷屁股的必要,平白给田何再刷一波声望。

当然,刘弘放弃‘聘用’田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田何的年纪···

《易》学传承,是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子弓;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

而孔子的时代,距今早已过去三百年有余!

《易》理论上的第一代传人商瞿,也是早在将近三百年前的春秋末期,就离开了人世。

近三百年,才传了五代,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就能得出:过去几位《易》嫡系传人,平均每人都活了六十岁以上!

而田何,有属于其中尤其能活的一位:再过三年,田何就将年满九十。

想想也是:早在前秦之时,田何就已经是学术巨擘,到秦统一天下,田何更是早已成为了受天下尊敬的‘夫子’。

夫子,意味着这个时代对文学之士的最高尊崇,同时,也意味着足够成熟的年龄。

——就和‘汉没有年纪四十岁以下的九卿’一样,在面对一个三四十岁的‘毛头小子’时,很难有人豪不别扭的喊出一声‘夫子’。

在秦做了十几年受人尊敬的‘夫子’,又经历了长达十数年的战乱,到汉室鼎立之时,田何就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成为乡邻尊崇的老寿星了。

如今又是二十多年过去,田何田子庄,已经正式步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从‘史书上并未记载田何年纪过百’来推断,田何逝世,应该也就是接下来这几年的事。

而在田何离世之后,汉室文学界就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以及一位新的领导者。

——济南,伏生。

借着伏生‘大儒’的身份,儒家也将在汉室正式抬起头。

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的话,数十年的努力过后,儒家就将同历史上一样,在大概五十年到七十年以后,完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诗级壮举。

至于刘弘如此重视易学,除了如今黄老学主政的政治背景,以及汉室重阴阳、纳甲、卦气之术的时代背景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新历法的编撰。

如今汉室正在使用的颛顼历,正式编撰完成大概是在周末,在秦统一天下之后才被推广使用。

从颛顼历正式发行天下的始皇帝二十六年,到如今的正武元年,颛顼历只经历了短短四十四年的‘职业生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帝成长计划》,方便以后阅读少帝成长计划第336章 周易传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帝成长计划第336章 周易传人并对少帝成长计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