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东军将至

作品:少帝成长计划|作者:中丞佐吏|分类:历史|更新:2021-07-02 17:09:00|字数:8452字

“那二叔这是?”

还是那句话:走在潜行撤逃路上的队伍,最好一路上都不要有片刻的停留,也不要有任何一个人,说任何一句话!

因为一旦队伍停止,或有人说话,就会让队伍中人开始思考。

而队伍停下脚步,也往往意外着有不好的事发生。

——要没事儿,谁愿意在撤逃的路上停下,还白费力气说废话呢?

这也是先前杨二一开口,程未便直接问有没有人掉队的原因:队伍不声不响,说明没有野兽袭击,或有人坠落悬崖的事发生。

唯一可能发生的,也就剩下有人悄摸掉队了。

看着程未依旧沉凝的面庞,杨二暗地里稍点了点头。

光是这份警惕,以及临危不乱的震惊,程未就已经从这一趟旅途,收获了巨大的成长了。

如果不出意外,待等战后,程未将有很大的概率取代必将战死的杨余,程未武州塞关卒的首领——武州尉!

而作为杨余家的家兵,杨二能想到继续效忠杨余的方式,除了照顾好杨余以及其他六位同袍的家人之外,也就只有追随新关尉,替杨余守护他用生命在守护的武州塞了······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程未,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可以信任的效忠对象。

如是想着,杨二便稍出口气,略有些警惕的环顾着四周,嘴上不忘对程未道:“俺想着,俺们走了快一昼一夜,马邑当是不远了。”

“善无先前探不到消息,俺估摸着,没准马邑城外,也已有匈奴斥骑徘徊。”

“俺这不来提醒什长,寻思寻思俺们到了马邑,咋下山,咋进城?”

武州塞与马邑直线距离不过一百三十里,即便是算上曲折的山道,也不会超过一百六十里的路程。

听上去或许还有些远,但换算到后世,一百六十里,也才不到七十公里的距离。

这样的距离放在后世士兵身上,最多也就是三个时辰的功夫;便是寻常人,六七个时辰也能走下来。

武州关卒虽然没进过什么‘武装越野’的专项训练,但毕竟是汉室全民皆兵下选拔出来的士卒,基本的身体底子还是有的。

从昨天日暮之时出发,到今日午后,这就已经是将近九个时辰,再小心谨慎,也该是快到了。

这样一来,杨二提出来的问题,也确实是迫在眉睫了。

先前提到,马邑、善无、武州三处,分别位于这块‘Y’字平原的三端,由北面的五路山,西面的涔山,东面的洪涛山夹成。

程未所率领的队伍,就是从‘Y’字右上拐上的武州塞出发,沿着洪涛山腰、山脚区域一路向南,目标直指‘Y’字下端点处的马邑。

显而易见的是:同样作为‘Y’字平原上的城邑,马邑,也是位于西面的涔山,以及东面的洪涛山之间的。

而这处由涔山、洪涛山夹成的南北向平原,宽足有四十里!

更要命的是,由于治水(后世黄水河)的存在,马邑城北建在了更靠西,也就是更靠涔山的地方,与涔山最多相距不超过十五里!

反观程未等人正待着的洪涛山,则是在马邑东北方向约三十里的方向戛然而止······

这就意味着,程未等人在向北走到洪涛山最南端之后,从山林的盐湖中脱离而出,还要继续在一览无余的平原地带行走三十里,才能抵达马邑城。

这样一段距离,尤其还是在匈奴散骑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对于程未所带领的武州关卒而言,即便算不上太远,也绝对和‘很近’不沾边。

杨二说的没错。

从洪涛山中走出之后,如何走到马邑,确实需要程未好好思考思考。

“二叔觉得,俺们大致到了哪儿?”

程未迟疑的一声询问,顿时引来杨二笃定的回答。

“自小半个时辰前,俺就觉着越走,越瞧不见身后的道儿,根本不像是在走直道。”

“算算时辰,只怕是真到该下山的点儿了。”

听闻此言,程未下意识望向队伍来的方向,发现确实如此。

顺着那条明显有人为痕迹的‘道路’,程未看见队伍好像是越走,便越在往左倾斜。

再按照杨二‘小半个时辰前开始’的描述,程未便大致确定:真到了可以下山,然后向东南方向的马邑城进发的地点了。

想到这里,程未一直紧绷的脸色才稍稍舒缓,见随行关卒们依旧警惕着周围,不由心里一软。

“原地歇整片刻!”

一声刻意压低声线的敌后,引得随行众人一愣,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反应过来,次序蹲了下来,却丝毫不敢让屁股蛋挨着地。

——军里的老卒提到过不止一次:急行军,尤其是走山路途中,一旦屁股蛋挨着地,那想起来可就难了······

不过喝水倒没啥讲究,众人稍感觉到肺腑的轰鸣,便纷纷拿起腰间系着的水袋一通猛灌。

程未也是顺着士卒们下蹲的身影蹲坐下来,从地上掰下一根细草,叼掉在嘴边,眼睛漫无目的的扫视着四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帝成长计划》,方便以后阅读少帝成长计划第398章 东军将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帝成长计划第398章 东军将至并对少帝成长计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