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任务提前

作品:少帝成长计划|作者:中丞佐吏|分类:历史|更新:2021-07-02 20:52:43|字数:8268字

不敢加大防守兵力,又不敢真的让四千人去守马邑北墙,柴武最后的希望,便寄托在了栾布、郦寄所率领的东路军身上。

——如果能联系上东路军,那只要给东路军下达一个‘尽快夺回武州塞’的命令,柴武就不用在马邑扮猪吃虎了。

只要东路军重夺武州塞,汉室对匈奴先锋部下的包围圈就会彻底形成,圈内的匈奴先锋将插翅难逃!

到了那时,柴武所需要考虑的,就只剩怎么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包围圈内的匈奴先锋了。

如是想着,柴武便略带些期待,看向那灰头土脸,身上还隐隐带有血污的军卒。

“禀上将军。”

就见那军卒不假思索的一拱手:“卫尉所率西路军以于今日辰时,自南进入涔山①丛林之中,先锋斥候已毕竟涔山中段,已探得山谷一处。”

“卫尉所部斥候还探得,善无城外已有匈奴游骑徘徊,每队十人,或有五十队。”

“卫尉令末将转禀上将军:待马邑站起,善无城或当为胡所围困。”

闻言,柴武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反应。

在武州塞被攻破,匈奴先锋兵临马邑城下的状况下,善无城被围困,几乎是必然的。

二十年前,太祖高皇帝设立雁门郡,将郡治放在善无这么一个地方,也是考虑到这一种状况。

虽然从目前的局势看起来,马邑-武州-善无三角区域的东门户——武州塞被攻破,西门户的善无城,也貌似是失去了其战略意义。

毕竟善无城所守的,并非是匈奴人南下的要道,在武州塞已经被打通的情况下,匈奴人完全可以自五路山以东的武州塞进入马邑战场。

对五路山以西的善无城,匈奴人无论是置之不理,亦或是围而不攻,都不会对占据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匈奴人,或者说绝大多数异族不知道的是:对于‘互为犄角’的防守位置,华夏文明有着怎样的狂热。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就曾发生过一次着名的,关于‘互为犄角之势’的故事。

先是兴平元年(194年),三姓牛马吕奉先被曹老板打的走投无路,投奔占据徐州的刘大耳,刘大耳便以‘双方互为犄角’的战略考虑,将吕牛马安排在了徐州城外不远处的小沛。

——没错,这个‘小沛’,正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老家:沛县。

兴平二年(195年),袁术攻打徐州,刘大耳率军抵挡袁术大军,让三弟张屠夫留守徐州。

之后的故事,就是那段耳熟能详的经典了。

张屠夫一边贴上‘绝不能喝酒,绝不能打骂士卒’的对联,一边请留守的将士喝酒,并当场挥起军鞭,把一个不愿意喝酒的军官给抽了一顿。

这个军官怀恨跑到吕牛马身边,陈公台在一旁稍劝一番,徐州便顿时易了手,三姓牛马吕奉先,也总算是有了一块立身之地。

刘大耳那边正和袁术打着仗,就听说徐州易手的消息,赶忙往回撤退,便发生了那极具戏剧性的一幕。

——为了‘报答’刘大耳曾经收容自己,把自己安置在小沛的恩德,吕牛马大笔一挥,对刘大耳说:皇叔率军驻扎小沛吧,你我双方互为犄角之势,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从这一番闹剧之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对于古华夏军士战略界而言,有一个‘互为犄角之势’的盟友,是多大的一个执念。

而汉室在一个看似毫无战略意义的位置,设立雁门郡治善无城,实际上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当马邑受到攻击之时,位于马邑以北的善无城,能和马邑互为犄角之势。

虽然实际操作中,就算马邑被全面围困,善无城内的汉军步卒也不敢出城,去硬刚匈奴骑兵,但不敢和不可能,到底是两码事。

为了保证攻打马邑的过程中,菊花不会被善无城内的汉军士卒捅破,匈奴人只能分出一部分兵力,以保证善无城自顾不暇,无力支援马邑。

但在匈奴人分兵善无的那一刻,汉室建立善无城的目的,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

——互相缓解防守压力!

就拿此次马邑战役来说,从武州塞进入的匈奴先锋,斥候探子已经在马邑城外发现的,便有折兰部族的鹰雕大纛、白羊部族的羚羊大纛,以及楼烦部族的长弓大纛。

三个部族合在一起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到四万之间,大约为六个万骑的编制。

而在明日,马邑战役正式打响之后,这三个匈奴部族当中,起码要有一个甚至两个万骑,要去负责包围善无城。

原先的六个万骑离开一到两个,马邑城所面临的压力就将骤减。

光这一项,就足以让汉室每年花费上千万钱的成本,以维护善无这座屹立在长城保护之外的城池。

对于善无城的安危,柴武也并不担心。

还是那句话:从战略角度来讲,攻取善无对匈奴人而言,几乎毫无意义。

善无一没在交通要道,二不是富庶、繁华的城邑,反倒是防备力量着实不弱,虽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但要想强攻下善无,匈奴人怎么也得付出几千条人命的代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少帝成长计划》,方便以后阅读少帝成长计划第399章 任务提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少帝成长计划第399章 任务提前并对少帝成长计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