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诉苦

作品:南明北归|作者:思归北鸿|分类:历史|更新:2021-05-26 08:09:45|字数:4398字

高一功喝了一大碗酒,又往嘴里抛入了几颗玉米粒细细地咀嚼着。王氏兄弟不发一言,只是静静地望着他,眼神中透着惶惑之情。

高一功望望王光泰,又望望王昌,忽然咧嘴笑了起来,道:“兵祸阻隔两岸,江南的情形想必两位将军还不甚了了。”

“愿闻高见。”王光泰皱着眉头说了一句,语气略微冰冷。

高一功好整以暇,不紧不慢地先反问了一句:“我们齐王的大名,两位可曾听过?”

“徐枫徐暮帆?呵呵,只怕他的名声比晋王还要大些。”王光泰这样说。

王昌也点点头,颇为赞同兄长的说法:“齐王也是个传奇人物,听说他曾是左良玉的幕僚,竟然可以一步步上位,铲除马阮奸贼,收服大西叛军,襄阳城里三岁童子都在传,说徐暮帆是那刘伯温转世呢。”

高一功哈哈大笑,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什么刘伯温转世,无稽之谈。哈哈哈……不过,我们齐王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才能。若没有他,江南的半壁山河焉能保全?天下民心所向,加上大明皇帝刻薄寡恩,齐王不得已才演了一出‘陈桥’的戏码,登基做了皇帝了。”

“那大明天子呢?”王光泰不禁身子前倾,急急地问道。

高一功仍是不紧不慢:“既是演一出‘陈桥’,那朱明宗室自然要善待的。废帝朱慈炯被封为定王,可与长平公主一道生活在紫禁城中。”

“形同软禁。”王恩有些出神地嘟囔了一句。

高一功有些不悦,对他说道:“总比丢了脑袋好些。”

王氏兄弟对视了一眼,只能各自叹息。他们之所以有反清的勇气,无外乎是因为自己的心中还残存着一些对大明王朝的忠诚,可如今才知道大明已不复存在,自己冒的这一场风险岂不变成了天大的笑话?

想到这里,王光泰哑然失笑:“天意弄人,天意弄人呀……”他摇头苦笑了几声,然后端起酒碗,“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

高一功看出了他的心事,语气便也温和了起来:“无论是大明还是中华新朝,总之都是我汉人的江山,总好过让给满洲胡虏。两位保住了襄阳,便是大功一件,他日我们的陛下不会亏待你们的。”

这二人本来垂头丧气,但听了这话眼光中放出了一丝异彩。看来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好了,两位也说说吧,你们和满清朝廷有何深仇?”高一功夹了一筷子河鱼送入口中,那神态就像是在听戏一般。

王昌本有些消沉的意志忽然激动了起来。他重重地一拳头砸在桌子上,桌上的碗筷也都是一震,汁水都溢了出来,怒骂了一句:“这些天杀的鞑子,害死了我们的大哥!”

王光泰眉头微皱,轻轻按住了王恩的手腕,说:“不可莽撞。还是让我来说吧。”

王昌这才发觉自己失礼,慌张之下忙站起身来,对高一功作了一揖,表示歉意。

高一功含笑点头,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王光泰。

王光泰也是表情抑郁,又拎起酒坛子给自己倒满了酒,然后脖子扬起,碗中酒一饮而尽。“咚”地一声,酒碗重重地砸在桌子上,高一功也有些略略吃惊。

王光泰那满是老茧的后世手掌,重重地按在酒碗上,徐徐说道:“这襄阳总兵原是我们的大哥王光恩。我们剃发蓄辫,诚心投顺大清。可谁知,清廷又派了一批官员过来。这里头有汉八旗的,也有满八旗的。”

“尤其是潘士良那鸟厮,真真可恨!”王昌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王光泰侧目将他狠狠地一瞪,也吓得他有些心惊肉跳,只得端起酒碗来喝起了闷酒。

“我三弟说得没错。这潘士良就是清廷派来襄阳的一位抚院。”说到这儿,王光泰又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这家伙与你我同是汉人,但因他降清较早,因此对咱们汉人最是轻蔑。他在辽东时就曾建议鞑子皇帝杀掉洪亨九。可惜呀,鞑子皇帝没听他的。后来他来到了襄阳,名为协助,实乃监视。

此人在襄阳强抢民女,不少女子都遭了他的淫辱。就连我嫂子也难逃毒手,她不堪受辱,投井自尽了。”

说到这里,王光泰眼眶湿润,声音也有些颤抖了。高一功双眉皱着,只静静地望着他。

“我大哥义愤填膺,找他去理论。可他却说你们汉人都是贱骨头,老子瞧得上你老婆那是你家祖宗显灵。”

“啪”地一声,高一功重重地一巴掌拍在桌上,瞪着一双怒目道:“岂有此理,真真可恨!”

王光泰淡淡地一笑,接着说:“我大哥气不过,当场就拔出刀来将这贼厮杀了。一并被杀的还有汉八旗的一个都统,用他们满洲话讲,叫什么章京的。”

“对!这样的朝廷,忠他何来?反了便好!”高一功也是气血上涌,一腔怒火无处发泄。

王光泰却是摇头苦笑,道:“若是这样反了,那倒好了。可我大哥偏偏要学宋江,相信朝廷会主持公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明北归》,方便以后阅读南明北归第三百五十六章 诉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明北归第三百五十六章 诉苦并对南明北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