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个消息?

作品:织明|作者:蜗牛非牛|分类:历史|更新:2022-09-30 00:20:07|字数:8230字

众人听了林庆业话后,心中顿觉安定不少。

此前,大明官将从总督洪承畴而下,无不认定,此战若是长久僵持下去,鞑虏的粮草供应必成问题。

除了十余万大军将士包衣奴才们的吃食,还有战马所需的豆料和草料,要知道,这战马可是比人能吃,这些个畜生不但个个能吃,还挨不得饿,否则便不能乘骑奔跑。

若是真的粮草不济,人或许还能硬挺上两三天,可战马却是不行的,这大牲口可是精贵得很嘞!

战马可是跟人一点都不一样,它们别说一天不吃,就是一顿不吃,就不能上战场,腿软的战马可是骑士的第一大敌。

不止是不能饿着,如果预计第二日会有恶战,通常在头一天喂**饲料,而且还要给战马加野餐,使得它们能够饱食,第二日才能有足够的体力驮载骑士奔逃驰骋。

想想鞑贼也是十余万人马,虽然单论人数,确实比大明少了许多,然其军中的战马数量怕是明军的两倍以上,甚至都快接近三倍之数。

如此规模庞大的战马群,一天所需草料得是多大的数量,更何况,战马还要饮水,这大牲口每日的饮水量可是惊人。

这也是为何鞑子此前一直霸占这女儿河与小凌河的原因之一!

可即使大家都知道这些,但却仍然无法估算出鞑子现有粮秣,所能坚持的极限是多久。

毕竟,都已听闻鞑子不止从其国内征调大批粮谷,更是从蒙古和朝鲜也都运送来大量的粮秣,虽然大致也可估算出一个概数,可总不能算到精准。

大明与鞑子每战皆败的原因,除了战心战意不够坚决,军心士气也比鞑子低沉之外,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战争背后的情报工作没有做好。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大明这么多年来,却一直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对于鞑虏一方的情报,几乎完全靠猜测,都没个准信。

而反观鞑虏一方,早早就在大明各地埋下无数暗线,各种情报源源不断流入,甚至大明朝堂上才议定的军略,出战的将军尚不知情,鞑虏一方就已经完全掌握。

试想一下,如此的情报代差,这仗还怎么打啊?

所以,今天林庆业所说的情报就十分有价值,如果他所得的消息确凿无疑,那么鞑虏的底线也就是三个月。

换而言之,就是说现在鞑虏要比大明官军更加心急,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不能在三个月内,彻底解决锦州战事,一举击溃大明援辽王师,那等待他们的很可能就是亡国之危!

所以,如果这场锦州之战真的打成了一场持久战,那将是鞑虏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可就在众人为这个消息感到欣喜之际,林庆业又爆出一个惊天大料:“下官还听得,天朝这边似乎有人私通鞑虏。”

“什么?”

兵宪张斗第一个站了起来,他双手拄在椅子扶手上,身体都在微微发颤,显得非常急怒,大声喝问:“此人是谁?快快说来!”

他如此激动,倒把林庆业吓了一大跳,他猛地从座位上站起,颤声回道:“下……下官,也……也是不知……不知具……具体何人?”

张若麒显得比张斗镇静一些,或许他还没有意识到此事的危害,又或许他并未太过在意。

试想,能在此时与鞑虏产生联系,那一定是蓟辽两镇的官将,宣大诸将以及神机营将官们此前与鞑虏并无联系,就算有心投敌不也没有门路。

而蓟辽官将就不一样,尤其是蓟镇各官诸将,他们久在辽东大地,与鞑虏作战也不是一时,他们中很多人更收到过奴酋黄台吉的亲笔劝降书函。

如若真有人对锦州之战不是很看好,想着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私联鞑贼,暗通消息,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诚见林庆业有些不会所措,忙开言道:“林节度使,无须激动,且请入座,此事慢慢道来。”

林庆业闻言心中略觉安定,他向张诚投来感激的目光,才又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边,张诚见他已重新坐好,才温言问道:“敢问林节度使,若真有此事,在鞑贼那里也该高度机密。可林节度使又是如何知晓此事?”

林庆业刚要起身回话,就听张诚又道:“不敢劳动林节度使起身,就坐着回话便是!”

“下官并未直接听闻此事。而是,柳制使在参与奴贼议事之际,偶尔听得一嘴,正因此事机密,奴贼并未多说,柳制使也未知详情。”林庆业回着。

张斗对此事最为关切,急忙追问:“是哪一位柳制使?”

“回张大人,是我国三道水军统制使柳琳柳大人。”林庆业道。

“噢。原来是他?”

张斗自己个先嘀咕了一嘴,才转头向张若麒解释道:“柳琳此人,我在辽东也有听闻,前时被奴贼逼迫攻打皮岛之际,他曾托病拒战,后圣上听闻此事,还特赏柳琳总兵之位。

既是此人探知的消息,想来不会有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织明》,方便以后阅读织明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个消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织明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个消息?并对织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