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镇朔将军与长伯,孰优孰劣?

作品:织明|作者:蜗牛非牛|分类:历史|更新:2022-12-26 12:51:47|字数:8414字

洪承畴对大家的反应十分满意,也再无别话可言,便对他们挥手道:“各自归营准备去吧,到时依中军帅令,各尽其力,用奴贼之血来上报国恩!”

“……用奴贼之血上报国恩……”

众将又是一阵齐声大喝,竟引得中军帅台下值守将士,也跟着大喝起来,久久不息。

…………

而此刻,宣府总兵官、镇朔将军张诚也没有睡懒觉,他虽然表面上对于蓟辽军在女儿河畔的军略,并不感兴趣。

但那其实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而已,就算他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男儿,可终究还是汉家人,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即使是出于汉家人的血脉理念,他也不会希望洪承畴在这一战中有所闪失,他更不希望这一战让鞑虏获胜,从而使其尾大不掉,祸害汉家人数百年。

天都还没有透出一丝光亮的时候,他就在张成芳、张明远的陪伴下,再次登临黄土岭最高处,站在这里凝神望着北面还是黑色的苍穹。

他似乎能从远方那漆黑的苍穹,透出的点点灯火余晖里看到希望。

是的,那确实是一点点的希望,只不过这些希望的星火还太过分散,待到他们最终汇聚成一大团的时候,必将能照亮整个苍穹。

不,应该是照亮整个世界!

黄土岭的正北方,就是小凌河自东向南的拐弯处,现在大同镇军马正在总兵王朴的率领下,在那处地上结阵驻营。

而张诚所看到的点点灯火余晖,也正是大同镇军马的营火,此刻天还没有完全亮起,太阳也只是探出一个细边,却欲迎还羞地不肯露出全貌。

整个大地仍然处于朦朦胧胧的黑暗状态,所以,大同军的营火也还没有熄灭。

而随着太阳在东方的天际,懒洋洋地一点一点升起,但凡太阳微光能照射之处,营火也随之整齐暗去。

这一切是那般的井然有序,丝毫不见杂乱,虽然还有宣府骑兵与车营将士,与大同镇兵马一起驻营。

但张诚仔细观瞧了好一会,仍未见其营火熄灭时显出杂乱之状,即使是随军民夫杂役那边,也比往日更为整齐了许多。

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张诚已略显风霜之色的英俊脸庞上,也现出一股暖心的微笑。

“看来,大同军也在这一场辽东战事中,锤炼起来了,但愿经过今日这一战后,也能成为一支强军。”

此刻,张诚的心头泛起一股奇异的感觉,他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王朴那可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

他依稀记得在自己曾经学过的历史中,就是这一场松锦大战,当明军被奴酋黄台吉截断退路和粮道后,可是王朴第一个引军趁夜奔逃而走。

他虽因此而免于战死疆场之上,可却被大明朝廷以首逃之罪,斩首弃市,终使身首异处,家族蒙羞!

然此次出援辽东,其人及大同军在战事中的表现,却显得十分可圈可点。

张诚不由暗叹:“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父帅,听营号已到开饭之时。晨风寒凉,咱还是早些回营吧。”

就在张诚满脑遐思之际,中军亲将张成芳上前提醒他,该回营用早饭了。

他只是淡淡说了声:“知道了。”

然目光却仍是注定着前方,他看向前方那一点一点亮起来的广袤大地,双目习惯性眯起,无数记忆,就犹如走马灯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

张诚还牢记着自己曾经的誓言,让中国之地成为一片桃源乐土,让历史上的曾经的种种遗憾,都不再发生。

而今次的松山之战,便是他的诸多遗憾之一,他已然决意要将之改变!

…………

蓟辽总督洪承畴在各将退去后,也是一般的心潮起伏,难以安定下来,他在中军大帐中来回踱步,却仍是久久不见平息。

最后,他还是决定出外走一走,或许吹一吹微凉的晨风,可以排遣自己紧张的心情,抚平自己此刻激荡的心潮。

他带着亲信幕僚谢四新、李嵩几人,还有一些亲兵护卫,下了帅台后先是在营中巡视一番,接着又来到行辕东侧的另一处山包。

这里有一条山溪自石门山流淌而下,可到了这里水流已是若有若无,不过即使如此,这边的晨风也比别处更寒凉一些。

偶尔一阵大风袭来,猛烈撞击的石门山的岩壁之上,再回卷而来,却比平时更为强劲一些,更带着一股萧瑟之意。

他在这处山包上站定身形后,举目四下望去,周边各处皆是大明的军营,密密麻麻,如星罗棋布一般。

而现在星星点点的各处营火有熄有亮,他们一闪一闪的与天上晨光遥相辉映。

看洪承畴站在那里久久不语,幕僚李嵩在他身旁开口说道:“洪督,可是在为今日的战局忧心?”

洪承畴先是在心中轻叹了一声,才道:“是啊,正所谓兵凶战危,奴贼虽接连战败,可其势仍大,且我将士畏奴怯战之心犹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织明》,方便以后阅读织明第二百七十九章 镇朔将军与长伯,孰优孰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织明第二百七十九章 镇朔将军与长伯,孰优孰劣?并对织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